汽车主动防撞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几种车用防撞系统的比较 | 第9-12页 |
·汽车防撞系统的原理 | 第9-10页 |
·超声波方式 | 第10页 |
·雷达方式 | 第10-11页 |
·激光方式 | 第11页 |
·热红外方式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制动距离与行车安全距离研究 | 第16-22页 |
·汽车制动过程分析和制动距离计算 | 第16-18页 |
·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 第16-18页 |
·制动距离计算 | 第18页 |
·汽车防撞安全距离模型 | 第18-21页 |
·汽车防撞安全距离模型的确定原则 | 第18-19页 |
·距离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距离参数的确定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道路类型研究 | 第22-31页 |
·道路类型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路面附着系数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BP神经网络 | 第23-30页 |
·BP网络结构 | 第23-24页 |
·BP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24-26页 |
·BP网络参数选择 | 第26-27页 |
·神经网络的学习 | 第27页 |
·反向传播网络BP 算法的限制与不足 | 第27-28页 |
·反向传播网络BP 算法的改进 | 第28-29页 |
·神经网络结构及设计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目标物检测 | 第31-42页 |
·图像处理研究的内容 | 第31-32页 |
·图像处理的方法 | 第32-37页 |
·图像增强技术 | 第32-34页 |
·基于灰度分割的图像分割 | 第34-36页 |
·形态学图像处理 | 第36-37页 |
·目标物实时检测 | 第37-38页 |
·目标物距离测定 | 第38-41页 |
·成像中的空间关系 | 第38-39页 |
·结构化道路的目标物距离测量 | 第39-41页 |
·目标物运动类型的判断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汽车防撞专家系统 | 第42-51页 |
·专家系统的结构 | 第42-43页 |
·汽车防撞专家系统结构 | 第43-44页 |
·安全优先级与常规任务求解 | 第44-45页 |
·开发工具选择 | 第45-46页 |
·采集软件Labview 和运算软件MATLAB | 第45页 |
·数据库软件Access | 第45-46页 |
·系统的主流程图和主要功能模块系统 | 第46-50页 |
·系统的主流程图 | 第46-48页 |
·系统的主界面 | 第48页 |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信号处理 | 第49页 |
·报警提示 | 第49-50页 |
·修改参数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创新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