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口令验证以及代理签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第8-9页
 §1.2 代理签名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创新第10-11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创新第10-11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11-12页
第二章 密码系统的基本理论第12-20页
 §2.1 编码理论第12-15页
  §2.1.1 线性分组码第12-14页
  §2.1.2 伴随式译码第14-15页
 §2.2 椭圆曲线第15-18页
  §2.2.1 椭圆曲线的定义第16-18页
  §2.2.2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第18页
 §2.3 双线性映射第18-20页
第三章 基于伴随式译码的口令验证系统第20-25页
 §3.1 口令验证系统机制第20-21页
 §3.2 口令验证系统构成及基本原理第21-22页
 §3.3 数学原理第22页
 §3.4 基于动态的伴随式口令验证第22-23页
 §3.5 方案分析第23-25页
  §3.5.1 安全性分析第23-24页
  §3.5.2 操作性分析第24-25页
第四章 基于椭圆曲线的代理签名方案的改进第25-30页
 §4.1 基于白国强等人的椭圆曲线代理签名方案第25-26页
  §4.1.1 初始化过程第25页
  §4.1.2 委托过程第25页
  §4.1.3 签名过程第25-26页
  §4.1.4 验证过程第26页
 §4.2 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4.3 改进后的方案第27-29页
  §4.3.1 系统初始化第27页
  §4.3.2 委托过程第27-28页
  §4.3.3 签名过程第28页
  §4.3.4 验证过程第28-29页
 §4.4 改进后的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第29-30页
第五章 基于双线性对的代理多重签名第30-36页
 §5.1 双线性映射有关的数学问题第30-31页
 §5.2 基于双线性对的代理多重签名第31-33页
  §5.2.1 初始阶段第31-32页
  §5.2.2 代理授权过程第32页
  §5.2.3 代理多重签名生成过程第32-33页
  §5.2.4 代理多重签名验证过程第33页
 §5.3 方案安全性分析第33-36页
  §5.3.1 可验证性第33-34页
  §5.3.2 不可伪造性第34-35页
  §5.3.3 可区分性第35页
  §5.3.4 不可否认性第35页
  §5.3.5 可转移性和限制性第35页
  §5.3.6 可注销性第35-36页
总结与展望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录用相关文章列表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特征身份的数字签名方案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矢量场和磁场层析成像方法的建立及其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