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十味益元颗粒治疗化疗骨髓抑制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 第11-69页 |
前言 | 第1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2页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剔除标准 | 第1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2页 |
3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4 治疗方案和观察方法 | 第13-14页 |
·治疗方案 | 第13页 |
·观察方法 | 第13-14页 |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5 结果 | 第14-66页 |
·全血细胞分析 | 第14-56页 |
·分别描述 | 第14-50页 |
·统计分析 | 第50-52页 |
·Meta分析 | 第52-56页 |
·白细胞 | 第52-54页 |
·中性粒细胞 | 第54-55页 |
·血小板 | 第55页 |
·血红蛋白 | 第55-56页 |
·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比较 | 第56页 |
·中医症状积分 | 第56-63页 |
·生活质量评分 | 第63-64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64-66页 |
·肝肾功能 | 第64-65页 |
·其他 | 第65-66页 |
6 讨论 | 第66-6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二部分 方法学探讨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 第69-76页 |
前言 | 第69页 |
1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概念 | 第69页 |
·定义 | 第69页 |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属于随机对照试验 | 第69页 |
2 理论探讨 | 第69-71页 |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条件与适用范围 | 第69-70页 |
·应用条件 | 第69-70页 |
·适用范围 | 第70页 |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适合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 第70页 |
·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 | 第70页 |
·肿瘤疗效评价特点及其个体化治疗研究的重要性 | 第70-71页 |
·肿瘤疗效评价特点 | 第70-71页 |
·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的重要性 | 第71页 |
3 方案设计 | 第71-72页 |
·疾病的选取 | 第71-72页 |
·病种的选择 | 第71-72页 |
·疾病阶段的选择 | 第72页 |
·干预措施的斟酌 | 第72页 |
·观察指标的选定 | 第72页 |
4 方案实施 | 第72-73页 |
·用药时间的安排 | 第72页 |
·随机的实施 | 第72页 |
·关于盲法 | 第72-73页 |
5 总结 | 第73-74页 |
·失访率 | 第73页 |
·患者满意度 | 第73页 |
·临床医师对该试验的看法 | 第73页 |
·经验教训 | 第73-74页 |
·经验 | 第73页 |
·教训及解决办法 | 第73-74页 |
·病人日志内容过于复杂 | 第73-74页 |
·病人日志个别用语过于专业化 | 第74页 |
6 讨论 | 第74-75页 |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 | 第74页 |
·观察周期 | 第74页 |
·知情同意 | 第74-75页 |
7 结论 | 第75页 |
8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文献综述 中医化疗后骨髓抑制论治思路初探 | 第76-85页 |
引言 | 第76页 |
1 治法思路 | 第76-77页 |
·健脾益气 | 第76-77页 |
·益气养血 | 第77页 |
·补益肝肾 | 第77页 |
·益气养血与补益肝肾合用 | 第77页 |
2 用药规律探析 | 第77-78页 |
·文献纳入标准 | 第78页 |
·文献排除标准 | 第78页 |
·文献剔除标准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文献检索方法 | 第78页 |
·统计方法 | 第78页 |
3 结果 | 第78-80页 |
·文献整理 | 第78-79页 |
·用药规律 | 第79-80页 |
4 关于剂型 | 第80-81页 |
5 讨论 | 第81-82页 |
6 总结 | 第82页 |
7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
附录1 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 第87-89页 |
附录2 中医症状计分量化标准 | 第89-90页 |
附录3 体力状况评分标准(Karnofsky评分)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