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5页 |
| ·生物多样性及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生物多样性概念 | 第18页 |
|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 第18-19页 |
| ·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哈巴雪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9页 |
|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25-26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6-27页 |
| ·地质地貌 | 第26页 |
| ·气候 | 第26-27页 |
| ·水文 | 第27页 |
| ·土壤 | 第27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7-29页 |
| ·行政区域 | 第27-28页 |
| ·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 第28页 |
| ·社区经济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研究 | 第29-4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植物种类多样性 | 第29-30页 |
| ·哺乳动物多样性 | 第30页 |
| ·鸟类多样性 | 第30页 |
| ·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 第30-31页 |
| ·保护区物种多样性 | 第31-34页 |
| ·各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 第31页 |
| ·珍稀濒危和保护物种 | 第31-32页 |
| ·特有物种 | 第32-33页 |
| ·物种丰富度比较 | 第33-34页 |
| ·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 第34-36页 |
|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研究 | 第42-59页 |
|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 第42-47页 |
| ·样方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保护区植被类型与分布 | 第47-51页 |
| ·植被分区 | 第47-48页 |
| ·植被类型 | 第48-49页 |
| ·植被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 ·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及海拔梯度格局 | 第51-57页 |
| ·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52-54页 |
| ·生物多样性指数海拔梯度格局 | 第54-5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景观多样性研究 | 第59-76页 |
| ·景观多样性概念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 第59-61页 |
| ·景观及景观多样性 | 第59页 |
| ·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 第59-6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61页 |
| ·景观生态类型划分 | 第61-64页 |
|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景观生态分类系统 | 第63页 |
| ·景观生态类型系统 | 第63-64页 |
| ·景观格局指数计算 | 第64-68页 |
| ·景观斑块结构参数 | 第65-66页 |
| ·景观异质性指数 | 第66-67页 |
| ·哈巴雪山景观格局指数统计 | 第67-68页 |
| ·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68-73页 |
| ·景观类型与分布 | 第68-70页 |
| ·景观类型特征与斑块结构分析 | 第70-73页 |
| ·景观异质性指数分析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讨论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初步评价 | 第76-99页 |
| ·生物多样性经济评价概述 | 第76-83页 |
| ·生物多样性价值 | 第76-77页 |
|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 第77-83页 |
| ·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 | 第83页 |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及其内涵 | 第83-85页 |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 第84页 |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 | 第84-85页 |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 第85-87页 |
| ·直接实物价值评估方法 | 第85页 |
| ·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 | 第85-86页 |
| ·间接使用价值 | 第86页 |
| ·非使用价值 | 第86页 |
|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总价值 | 第86-87页 |
|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 | 第87-97页 |
| ·直接实物价值 | 第87-88页 |
| ·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 | 第88-89页 |
| ·间接使用价值 | 第89-96页 |
|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利用价值 | 第96-97页 |
|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总经济价值 | 第9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7-99页 |
|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 第99-112页 |
| ·保护区管理评价 | 第99-102页 |
| ·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区划 | 第102-106页 |
| ·范围调整 | 第103-105页 |
|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 | 第105-106页 |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 第106-111页 |
| ·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 第106-107页 |
| ·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 第107-109页 |
| ·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 | 第109-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八章 结论及讨论 | 第112-11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2-113页 |
| ·讨论 | 第113-114页 |
| ·主要创新和展望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28-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