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等植物叶片的水分状况与生理电特性关系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21页 |
·杨树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植物的抗旱机理 | 第8-9页 |
·生长性状 | 第9-10页 |
·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 | 第9页 |
·解剖结构 | 第9-10页 |
·生理指标 | 第10页 |
·光合作用 | 第10页 |
·用水效率 | 第10页 |
·脱落酸浓度 | 第10页 |
·生化指标 | 第10-11页 |
·硝酸还原酶 | 第10-11页 |
·膜质过氧化与保护性酶 | 第11页 |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 第11页 |
·生物电现象 | 第11-18页 |
·生物体内存在的电现象 | 第11-13页 |
·生物电的发现 | 第12页 |
·植物电 | 第12-13页 |
·电特性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7页 |
·林木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谷物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水果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蔬菜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果汁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其它植物电特性的研究及应用 | 第16-17页 |
·植物水分检测诊断技术的介绍 | 第17-18页 |
·国内外植物水分检测诊断技术进展 | 第17页 |
·植物水分检测中的传感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原理 | 第19-20页 |
·难点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研究的自然条件概况及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北京林业大学试验区自然条件概况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材料选择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植物叶片电容的测定 | 第21-22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水势的测定 | 第23页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数据与图片的处理 | 第24页 |
·试验过程 | 第24-25页 |
3 各生理指标间及其与抗早性间的关系分析 | 第25-39页 |
·单位时间内失水量比较 | 第25页 |
·最优测试频率的筛选 | 第25-28页 |
·不同树种的各生理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28-35页 |
·毛白杨叶片各测量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28-30页 |
·毛白杨叶片电容值随胁迫时间的变化 | 第28-29页 |
·毛白杨叶片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毛白杨叶片水势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0页 |
·加杨叶片各测量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0-32页 |
·加杨叶片电容值随胁迫时间的变化 | 第30-31页 |
·加杨叶片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1页 |
·加杨叶片水势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杜仲叶片各测量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2-35页 |
·杜仲叶片电容值随胁迫时间的变化 | 第32-33页 |
·杜仲叶片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杜仲叶片水势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不同树种的电容值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35-38页 |
·毛白杨叶片电容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加杨电容与含水量间相关分析 | 第36页 |
·杜仲的电容与含水量间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电容值与水势的关系 | 第38-39页 |
4 讨论及结论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