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0页
   ·多孔材料第18-26页
     ·多孔材料分类第19页
     ·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9-23页
     ·多孔材料的应用第23-26页
   ·相分离的理论基础第26-39页
     ·热力学理论第26-28页
     ·相分离机理第28-31页
     ·动力学理论第31-39页
       ·传统相分离模型第32-34页
       ·粘弹相分离模型第34-38页
       ·二次相分离第38-39页
   ·相态的演变理论第39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第39-48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的提出第40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机理第40-43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相结构的演化第43-44页
     ·影响相结构的主要因素第44-47页
     ·反应诱导相分离的应用第47-48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第48-50页
第二章 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体系第50-66页
   ·实验部分第50-51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50-51页
     ·实验仪器第51页
   ·多孔环氧树脂的制备第51-52页
     ·样品制备第51-52页
     ·改变影响因素第52页
   ·表征第52-53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2页
     ·光学显微镜(0M)分析第52页
     ·ImageJ分析第52页
     ·孔径分散系数D_w/D_n第52-53页
     ·孔隙率测定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相态演变及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第53-59页
     ·ESO浓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59-61页
     ·固化剂用量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61-63页
     ·固化温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脂肪族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第66-84页
   ·实验部分第66-68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66-67页
     ·实验仪器第67页
     ·多孔环氧树脂的制备第67-68页
   ·表征第68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68页
     ·光学显微镜(OM)分析第68页
     ·ImageJ分析第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83页
     ·相图第69-70页
     ·相分离演化过程第70-77页
     ·相态演变第77-79页
     ·PPC浓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79-81页
     ·固化温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第84-102页
   ·实验部分第84-86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84-85页
     ·实验仪器第85页
     ·多孔环氧树脂的制备第85-86页
   ·表征第86-87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86页
     ·环氧值的测定第86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86-87页
     ·光学显微镜(0M)分析第87页
     ·ImageJ分析第87页
     ·孔径分散系数D_w/D_n第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101页
     ·环氧化PPC的合成与表征第88-90页
     ·相态演变第90-92页
     ·环氧化PPC浓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92-95页
     ·固化温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第95-97页
     ·依赖于固化温度的相分离行为第97-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6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16-117页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静电喷射法制备生物可降解聚膦腈/聚酯微球及不同形态微球形成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