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2. 占有脱离物概述 | 第11-14页 |
3. 占有脱离物的立法例 | 第14-19页 |
·极端法的观点 | 第14-15页 |
·绝对不可以适用 | 第14页 |
·绝对肯定的适用 | 第14-15页 |
·"中间法"的观点 | 第15-17页 |
·善意取得制度在法国民法典的体现 | 第16页 |
·善意取得制度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 | 第16-17页 |
·总结"中间法"各国的立法规定 | 第17-19页 |
4. 完善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想 | 第19-34页 |
·我国关于占有脱离物的法律规定 | 第19页 |
·评价 | 第19-24页 |
·填补我国物权立法空白的理论依据 | 第24-31页 |
·占有脱离物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依据——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 第24-28页 |
第一"危险支配说" | 第24-25页 |
第二"过错说" | 第25-26页 |
第三"有害论" | 第26页 |
第四 保护原权利人的需要 | 第26-27页 |
第五 占有脱离物数量较少不值得关注 | 第27页 |
第六 "经济论"——最有利的解释 | 第27-28页 |
·允许占有脱离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由 | 第28-31页 |
第一 自己责任原则 | 第28页 |
第二 物尽其用 | 第28-29页 |
第三 占有的公信力 | 第29-30页 |
第四 保护动态的交易安全 | 第30-31页 |
·《物权法》应完善有关占有脱离物的规定 | 第31-32页 |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应参照《物权法》 | 第31页 |
·《物权法》应比照对遗失物的规定,明确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 | 第31-32页 |
·区分占有类型的意义 | 第32-33页 |
·占有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 第33-34页 |
5. 有条件地允许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注意事项 | 第34-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