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MIMO系统合作接力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技术 | 第14-15页 |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 第15-16页 |
·虚拟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合作分集技术研究 | 第19-35页 |
·直接传输模式 | 第19-21页 |
·AWGN信道下的信号传输模型 | 第19-20页 |
·瑞利衰落信道下的信号传输模型 | 第20-21页 |
·放大前传(AF)合作分集模式 | 第21-27页 |
·AF合作分集模式的信号传输模型 | 第21-24页 |
·AF合作分集模式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 第24-27页 |
·解码前传(DF)合作分集模式 | 第27-32页 |
·DF合作分集模式的信号传输模型 | 第27-29页 |
·DF合作分集模式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 第29-32页 |
·AF、DF合作分集模式仿真比较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虚拟MIMO系统合作接力模型 | 第35-42页 |
·传统的虚拟MIMO系统合作接力模型 | 第35-36页 |
·基于双模式的虚拟MIMO系统合作接力模型 | 第36-37页 |
·合作接力机制的具体实现 | 第37-38页 |
·基于WPAN/WLAN的合作接力机制 | 第38-41页 |
·WPAN技术介绍 | 第38-40页 |
·WLAN技术介绍 | 第40页 |
·合作接力机制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VAA小区区内合作通信机制研究 | 第42-59页 |
·VAA小区组网算法 | 第42-49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聚簇算法 | 第43-45页 |
·主动分簇算法 | 第43-44页 |
·被动分簇算法 | 第44页 |
·LEACH协议 | 第44-45页 |
·RDLN组网算法 | 第45-49页 |
·基于网络生存性对组网算法性能评价与仿真 | 第49-52页 |
·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基于系统容量对组网算法性能评价与仿真 | 第52-58页 |
·评价指标 | 第52-53页 |
·能量等级数对VAA小区组网性能影响及仿真 | 第53-54页 |
·网络规模对VAA小区组网性能影响及仿真 | 第54-55页 |
·最大允许聚簇数对VAA小区组网性能影响及仿真 | 第55-56页 |
·组网半径对VAA小区组网性能影响及仿真 | 第56-57页 |
·簇头距离限制对VAA小区组网性能影响及仿真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VAA小区区间接力通信机制研究 | 第59-79页 |
·VAA区间传输技术研究 | 第59-65页 |
·传统空时分组编码 | 第59-63页 |
·分布式空时分组编码 | 第63-65页 |
·分布式空时分组随机编码及仿真 | 第63-64页 |
·分布式空时分组编码在本文中的实现方式 | 第64-65页 |
·VAA区间接力机制 | 第65-69页 |
·虚拟MISO系统 | 第66-67页 |
·虚拟MIMO系统 | 第67-69页 |
·报文格式 | 第69页 |
·接力算法延时分析与仿真 | 第69-76页 |
·虚拟MISO系统 | 第70-71页 |
·虚拟MIMO系统 | 第71-72页 |
·传统单模组网下MISO/MIMO的系统 | 第72页 |
·单模式SISO系统 | 第72-73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3-76页 |
·改善合作接力性能的其他技术 | 第76-78页 |
·中继选择 | 第76-77页 |
·基于位置信息或平均SNR的中继选择方案 | 第76页 |
·基于即时信道状况的中继选择方案 | 第76-77页 |
·中继选择在本文中应用方式的探讨 | 第77页 |
·功率分配 | 第77-78页 |
·注水算法 | 第77-78页 |
·功率分配在本文中应用方式的探讨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