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厚朴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方剂配伍研究概述 | 第10-17页 |
·文献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临床研究 | 第12-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16页 |
·文献理论研究在方剂配伍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第16-17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资料收集 | 第17-18页 |
·资料来源 | 第17-18页 |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资料规范 | 第18-19页 |
·资料统计 | 第19页 |
·资料分析 | 第19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0-41页 |
·厚朴运用的历史沿革 | 第20-28页 |
·厚朴性味、归经、功效总结 | 第28页 |
·影响厚朴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 第28-41页 |
·配伍 | 第28-36页 |
·配伍厚朴的组方药类 | 第28-31页 |
·厚朴常见的配伍结构 | 第31-36页 |
·行气消积 | 第31-33页 |
·燥湿化浊 | 第33-34页 |
·消痰平喘 | 第34-35页 |
·散寒祛邪 | 第35-36页 |
·剂型 | 第36-37页 |
·剂量 | 第37-38页 |
·炮制 | 第38-40页 |
·产地与品种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82页 |
·厚朴常见配伍的机理探讨 | 第41-72页 |
·行气消积 | 第41-54页 |
厚朴 大黄 | 第41-43页 |
厚朴 槟榔 | 第43-44页 |
厚朴 枳实 | 第44-45页 |
厚朴 当归 | 第45-47页 |
厚朴 人参 | 第47-48页 |
厚朴 桂枝 | 第48-49页 |
厚朴 吴茱萸 | 第49-50页 |
厚朴 附子 干姜 | 第50-51页 |
厚朴 木香 青皮 | 第51-52页 |
厚朴 三棱 莪术 | 第52-54页 |
·燥湿化浊 | 第54-60页 |
厚朴 苍术 陈皮 | 第54-55页 |
厚朴 白术 茯苓 | 第55-56页 |
厚朴 藿香 | 第56-57页 |
厚朴 砂仁 | 第57-58页 |
厚朴 黄连 | 第58-59页 |
厚朴 黄芩 | 第59-60页 |
·消痰平喘 | 第60-66页 |
厚朴 半夏 | 第60-61页 |
厚朴 杏仁 | 第61-63页 |
厚朴 麻黄 | 第63-66页 |
·散寒祛邪 | 第66-72页 |
厚朴 细辛 | 第66-67页 |
厚朴 生姜 | 第67-69页 |
厚朴 紫苏 | 第69页 |
厚朴 防风 白芷 | 第69-70页 |
厚朴 香薷 白扁豆 | 第70-72页 |
·浅析炮制因素对厚朴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第72-76页 |
·小议剂量因素对厚朴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第76-77页 |
·略论产地与品种对厚朴功效发挥的影响 | 第77-82页 |
6 结语 | 第82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 | 第93-94页 |
综述 厚朴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 第9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