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稀土生产中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7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稀土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依托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2章 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 第17-26页 |
| ·有关稀土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稀土材料的天然放射性特征 | 第19-20页 |
| ·天然放射性核素 | 第19-20页 |
| ·稀土矿中伴生放射性核素的特征 | 第20页 |
| ·稀土资源的分布概况 | 第20-23页 |
| ·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现状 | 第23-26页 |
| 第3章 稀土矿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 第26-36页 |
| ·稀土矿开发、冶炼工艺概况 | 第26-34页 |
| ·稀土矿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 第34-36页 |
| ·稀土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 | 第34-35页 |
| ·稀土矿企业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概况 | 第35-36页 |
| 第4章 稀土固体废物放射性测量 | 第36-50页 |
| ·放射性测量方法选择及仪器说明 | 第36-37页 |
| ·放射性测量方法选择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说明 | 第36-37页 |
| ·γ能谱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第39页 |
| ·γ谱仪的刻度 | 第39-42页 |
| ·平滑处理 | 第39页 |
| ·能量刻度 | 第39-40页 |
| ·含量计算 | 第40-41页 |
| ·放射性核素含量与相应比活度的换算 | 第41页 |
| ·效率刻度 | 第41-42页 |
| ·数据处理的方法介绍 | 第42-48页 |
| ·计数统计误差计算 | 第42-45页 |
| ·γ辐射的外照射评价指标 | 第45-48页 |
| ·空气吸收剂量率 | 第46-47页 |
| ·年有效剂量 | 第47页 |
| ·外照射指数 | 第47-48页 |
| ·等效镭浓度 | 第48页 |
| ·放射性测量数据的质量保证 | 第48-50页 |
| ·样品的代表性 | 第48页 |
| ·仪器工作的质量保证 | 第48-50页 |
| 第5章 攀西稀土企业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 | 第50-56页 |
| ·典型稀土企业固体废物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及比活度 | 第50-53页 |
| ·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辐射剂量估算 | 第53-56页 |
| 第6章 稀土行业固体废物放射性限值估算 | 第56-65页 |
| ·辐射防护中的单位及各种限值 | 第56-62页 |
| ·稀土行业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排放限值估算 | 第62-65页 |
| 第7章 稀土行业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 | 第65-66页 |
| 防治对策和建议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