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还原法制备铜包铁粉工艺及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粉末冶金与包覆粉末 | 第10-12页 |
|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应用 | 第12-14页 |
|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的制备 | 第12-13页 |
|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化学镀技术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 ·化学镀铜的应用领域 | 第16-17页 |
| ·化学镀铜的溶液组成 | 第17-19页 |
| ·化学镀铜的原理 | 第19-22页 |
| ·化学镀铜的热力学原理 | 第19-20页 |
| ·化学镀铜的动力学原理 | 第20-21页 |
| ·化学镀铜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 ·化学镀铜的预处理 | 第22-23页 |
| ·铜包铁粉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铜包铁粉的制备工序及其性能表征 | 第26-35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6-29页 |
| ·基体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及测试设备 | 第27-28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 ·铜包铁粉的制备工序 | 第29-32页 |
| ·前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 ·镀铜工艺及镀液组成 | 第30-32页 |
| ·表面改性工艺 | 第32页 |
| ·铜包铁粉的性能表征及其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 ·表观色泽 | 第32-33页 |
| ·松装密度 | 第33页 |
| ·粒度分布 | 第33-34页 |
| ·常温、高温耐氧化能力 | 第34页 |
| ·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化学镀铜制备铜包铁粉的工艺研究 | 第35-61页 |
| ·镀液组成、操作条件及工艺范围 | 第35-36页 |
| ·前处理工艺对铜包铁粉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 ·NaOH量对铁粉镀铜的影响 | 第36-40页 |
| ·还原剂浓度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40-43页 |
| ·主盐浓度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43-45页 |
| ·镀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45-53页 |
| ·OP-10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47-48页 |
| ·PEG 6000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PVP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50页 |
| ·SDBS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表面活性剂时铜包铁粉性能的综合对比 | 第51-53页 |
| ·温度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机械搅拌强度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 第54页 |
| ·铜包铁粉末后期钝化处理 | 第54-60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试验方案与评价方法 | 第55-56页 |
| ·钝化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 ·钝化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铜包铁粉的性能及机理探讨 | 第61-74页 |
| ·铜包铜粉的表观色泽 | 第61页 |
| ·铜包铁粉的粒度分布 | 第61-63页 |
| ·松装密度 | 第63-64页 |
| ·铜包铁粉的成分 | 第64页 |
| ·铜包铁粉常温抗氧化性 | 第64-65页 |
| ·铜包铁粉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 第65-66页 |
| ·铜包铁粉的表面形貌 | 第66-70页 |
| ·镀铜层形成过程和结构 | 第70-71页 |
| ·化学还原法制备铜包铁粉与置换法制备的对比 | 第71-72页 |
| ·铜包铁粉技术经济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