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3-16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3-15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21-23页 |
·和谐社会内涵 | 第21-22页 |
·公民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 | 第22页 |
·协同共建内涵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3-25页 |
第2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公民道德诉求 | 第25-30页 |
·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 第25-28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 第25-26页 |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 | 第26页 |
·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 第26-27页 |
·调节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 第27页 |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27-28页 |
·公民道德建设对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28-30页 |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和谐的环境 | 第28页 |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丰富的资源 | 第29-30页 |
第3章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现状 | 第30-41页 |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就 | 第30-34页 |
·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 第30-31页 |
·文明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 第31页 |
·公民道德建设的氛围不断加强 | 第31-32页 |
·道德榜样带来的感召力和影响逐步扩大 | 第32-33页 |
·重视道德实践,吸引群众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 | 第33-34页 |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34-38页 |
·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第35-36页 |
·见利忘义行为还有市场 | 第36-37页 |
·诚信危机时有发生 | 第37-38页 |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未来挑战 | 第38-41页 |
·社会转型带来道德冲突 | 第38页 |
·道德实践形式缺乏创新 | 第38-39页 |
·国外道德影响进一步扩大 | 第39-41页 |
第4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思考 | 第41-55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现实基础 | 第41-45页 |
·全球化进程为公民道德教育拓展了视野 | 第41-42页 |
·和谐社会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了有力的社会条件 | 第42-44页 |
·公民意识的提高为公民道德建设奠定了基础 | 第44-45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理论探索 | 第45-51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内涵 | 第45-47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制度保障 | 第47-51页 |
·公民道德协同共建的具体措施 | 第51-55页 |
·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 第51页 |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第51-52页 |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 第52页 |
·加强现代诚信制度建设 | 第52-53页 |
·构建和谐的共同价值观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