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及必要性 | 第10-11页 |
·Oracle rac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Oracle RAC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课题任务 | 第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ORACLE RAC介绍 | 第16-24页 |
·集群的分类 | 第16-17页 |
·RAC集群体系结构 | 第17-19页 |
·存储层 | 第18页 |
·网络层 | 第18页 |
·集群件层 | 第18-19页 |
·应用层 | 第19页 |
·RAC基本原理 | 第19-23页 |
·RAC软件原理 | 第19-20页 |
·RAC软件存储原理 | 第20-21页 |
·OCR的结构 | 第21页 |
·RAC Database存储原理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第24-33页 |
·联合编目数据库现状 | 第24-26页 |
·中国地质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库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系统存在可用性不高的问题 | 第26-27页 |
·系统存在负载均衡的需求 | 第27-28页 |
·Oracle rac解决方案 | 第28-32页 |
·Oracle rac使用的技术 | 第28-30页 |
·RAC与其他方案对比 | 第30-31页 |
·选择Oracle rac的理由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高可用性设计 | 第33-55页 |
·联合编目数据库RAC的高可用性基础架构 | 第33-36页 |
·体系结构 | 第33页 |
·软件结构 | 第33-35页 |
·硬件结构 | 第35-36页 |
·故障转移的保障机制 | 第36-42页 |
·Oracle Clusterware的心跳机制 | 第37-39页 |
·Clusterware的私有网络 | 第39-40页 |
·Oracle实例的私有网络 | 第40-42页 |
·联合编目数据库设计 | 第42-43页 |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选型 | 第42页 |
·服务器主机名和IP地址规划 | 第42页 |
·存储方案选型 | 第42-43页 |
·Oracle rac部署过程 | 第43-51页 |
·Oracle安装前的准备 | 第43-47页 |
·配置RAC前的准备 | 第47-51页 |
·安装Oracle 10g rac | 第51页 |
·联合编目数据库高可用性测试 | 第51-54页 |
·Client-side Connect time Failover | 第51-52页 |
·TAF(Transparent Application Failover) | 第52-53页 |
·Service-side TAF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负载均衡设计 | 第55-65页 |
·Connection Balancing | 第55-56页 |
·客户端均衡(client-side LB) | 第55-56页 |
·服务器端均衡(server-side LB) | 第56页 |
·利用service的负载均衡 | 第56-57页 |
·Loadbalance测试 | 第57-64页 |
·通过listener日志区分路由来源 | 第57-58页 |
·测试原理及测试 | 第58-63页 |
·结果分析及均衡效果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