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油莎豆综述 | 第11-20页 |
·生物柴油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油莎豆主要植物学与生物学特点 | 第13-17页 |
·植物性状 | 第13-14页 |
·经济性状 | 第14-16页 |
·生物质性能 | 第16-17页 |
·展望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不同油莎豆品种的群体质量与产量特征 | 第20-29页 |
摘要 | 第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不同品种的株高动态 | 第21-22页 |
·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 | 第22页 |
·不同品种叶龄进程的差异 | 第22-24页 |
·不同品种主要生育时期LAI 的差异 | 第24页 |
·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24-25页 |
·不同品种氮素积累量的差异 | 第25-26页 |
·不同品种块茎分布结构 | 第26-2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油莎豆品种类型的划分 | 第27页 |
·不同类型油莎豆品种的产量构成特点 | 第27页 |
·不同类型品种地下块茎分布差异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施氮量对油莎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29-39页 |
摘要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地点与品种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测定项目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叶龄进程及主要生育时期的影响 | 第30-31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 LAI 动态的影响 | 第31-32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32-33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比例的影响 | 第33-34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成熟期各器官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34-35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株高的影响 | 第35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施氮量对油莎豆N 素积累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施氮量对LAI 和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施氮量对株高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关于油莎豆氮肥施用量问题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油莎豆不同密度对群体生育动态的影响 | 第39-47页 |
摘要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 第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不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密度茎蘖动态 | 第41-42页 |
·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物质积累积累比例的差异 | 第42页 |
·不同密度处理LAI 的差异 | 第42-43页 |
·不同密度群体的生长速率 | 第43-44页 |
·不同密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 | 第44-4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不同密度对株高及茎蘖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密度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刈割量对油莎豆产量的影响 | 第47-53页 |
摘要 | 第4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试验地点 | 第48页 |
·试验设计 | 第4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不同刈割处理LAI 及LAI 衰减速率的差异 | 第48-49页 |
·不同刈割处理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 | 第49页 |
·不同刈割处理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及生长速率差异 | 第49-50页 |
·不同刈割处理产量及产量结构 | 第50-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2页 |
·不同刈割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刈割量对油莎豆 LAI 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品种适宜刈割留茬高度的确定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六章 不同化控时期对油莎豆产量表现的影响 | 第53-61页 |
摘要 | 第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地点 | 第53-54页 |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不同处理茎蘖动态及数量的差异 | 第54页 |
·不同处理株高动态的差异 | 第54-56页 |
·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 | 第56-57页 |
·各处理主要生育时期LAI 差异 | 第57-58页 |
·产量及产量结构 | 第58-5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0页 |
·不同处理对油莎豆株高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处理对油莎豆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9页 |
·合理化控时期的确定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1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1-63页 |
第八章 油莎豆高产栽培与管理方案 | 第63-70页 |
·影响油莎豆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应对策 | 第63-65页 |
·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 | 第65-69页 |
·前景展望与思考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