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 ·稀土发光和应用 | 第13-21页 |
| ·固体发光简介 | 第13-14页 |
| ·稀土发光的特点 | 第14-17页 |
| ·稀土发光材料组成 | 第17-18页 |
|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 第18-21页 |
| ·Eu~(3+)、Ce~(3+)、Tb~(3+)、Sm~(2+) 的发光 | 第21-28页 |
| ·Eu~(3+)离子 | 第21-22页 |
| ·Eu~(2+)离子 | 第22-25页 |
| ·Tb~(3+), Ce~(3+)离子 | 第25-26页 |
| ·Sm~(2+)离子 | 第26-28页 |
| ·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 第28-30页 |
| ·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的特点 | 第28页 |
| ·磷酸盐基质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28-30页 |
| ·主要出发点和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主要出发点 | 第30-3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 2 样品合成及仪器分析 | 第37-43页 |
|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装置 | 第37-38页 |
| ·样品制备 | 第38页 |
| ·测试方法 | 第38-42页 |
| ·XRD 测试 | 第38-3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 第39页 |
| ·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39页 |
|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 ·激光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1-42页 |
| ·发光衰减 | 第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3 SrZn_2(PO_4)_2 中Eu~(3+)的位置选择激发和发射光谱及微结构研究 | 第43-63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试验结果 | 第44-56页 |
| ·SrZn_2(PO_4)_2:Eu~(3+)的结构和形貌 | 第44-46页 |
| ·光致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46-48页 |
| ·激光位置选择(site-selective)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8-54页 |
| ·荧光衰减曲线 | 第54-55页 |
| ·发光的色度 | 第55-56页 |
| ·SrZn_2(PO_4)_2 中Eu~(3+)的掺杂机制和微结构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4 SrZn_2(PO_4)_2 中Sm~(2+)的晶体学位置和能级 | 第63-77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4页 |
| ·结构表征 | 第64-65页 |
| ·发光性能表征 | 第65-69页 |
| ·荧光衰减曲线 | 第69-71页 |
| ·Sm~(2+)离子的发光稳定性能-光漂白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5 SrZn_2(PO_4)_2 中Eu~(~(2+))的发光光谱和浓度效应 | 第77-87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 ·结构和形貌 | 第77-78页 |
| ·光致发光光谱 | 第78-80页 |
| ·Eu~(2+)的掺杂浓度和发光结构关系 | 第80-83页 |
| ·结论 | 第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6 Ce~(3+)和Tb~(3+)在SrZn_2(PO_4)_2 中的发光研究 | 第87-96页 |
| ·引言 | 第87-8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4页 |
| ·结构表征(XRD 和FT-IR) | 第88-89页 |
| ·荧光光谱 | 第89-93页 |
| ·CIE 色度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7 全文总结 | 第96-98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