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越南佛教与历史变迁 | 第15-34页 |
第一节 越南佛教在北属时期 | 第15-23页 |
一、越南佛教在第一次北属时期 | 第15-17页 |
二、越南佛教在第二次北属时期 | 第17-22页 |
三、越南佛教在第三次北属时期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越南独立时期 | 第23-34页 |
一、佛教兴盛时期(939-1400) | 第23-28页 |
二、佛教衰弱时期(1428-1527) | 第28-29页 |
三、佛教复兴时期(南北纷争时期1528-1802) | 第29-31页 |
四、阮朝儒教再独尊时期的佛教情况 | 第31-32页 |
五、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观音信仰 | 第34-53页 |
第一节 观音信仰的研究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观音名称 | 第36-39页 |
一、中国观音名 | 第37-38页 |
二、越南观音译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越南观音信仰的本土化 | 第39-43页 |
一、观音身世的传说 | 第39-41页 |
二、观音显相信仰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倚兰元妃:越南历史人物成为佛教中的观音菩萨 | 第43-46页 |
一、倚兰元妃的身世 | 第43页 |
二、倚兰元妃对越南历史的贡献 | 第43-44页 |
三、倚兰元妃对越南佛教的影响 | 第44-45页 |
四、倚兰元妃成为观音菩萨的宗教信仰因素 | 第45-46页 |
第五节 越南观音信仰的民间文化 | 第46-53页 |
一、观音信仰的初原性文化内涵 | 第47-49页 |
二、观音信仰的生命性心理意识 | 第49-50页 |
三、观音信仰的集体性表象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四法信仰 | 第53-77页 |
第一节 四法信仰的传说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四法寺庙系统与其变迁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庙宇代表——榆寺建筑 | 第56-65页 |
一、布局 | 第57-61页 |
二、佛殿 | 第61-63页 |
三、年代 | 第63-65页 |
第四节 榆寺的若干特点 | 第65-74页 |
一、古寺历史 | 第65-67页 |
二、榆寺及莫挺之状元传说 | 第67-68页 |
三、和丰塔 | 第68-69页 |
四、榆寺庙会中的丝条 | 第69-70页 |
五、榆寺中两座奇像 | 第70-71页 |
六、榆寺祖师 | 第71-74页 |
第五节 四法信仰形成的原因 | 第74-77页 |
第四章 母神信仰 | 第77-95页 |
第一节 越南母神信仰的历史 | 第77-86页 |
一、越南的女性崇拜化 | 第78-82页 |
二、越南母神信仰的发展脉络 | 第82-85页 |
三、母神信仰中的神明系 | 第85-86页 |
第二节 越南母神信仰的代表人物:柳杏母神 | 第86-91页 |
一、柳杏母神的故事 | 第86-89页 |
二、柳杏母神信仰的成因 | 第89-91页 |
第三节 母神信仰与佛教等其他宗教的关系 | 第91-95页 |
一、佛教的影响 | 第92页 |
二、中国道教的影响 | 第92-93页 |
三、越南的其它宗教信仰 | 第93-95页 |
结语 | 第95-100页 |
附录 | 第100-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后记 | 第115-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