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商品质量 | 第15-16页 |
·宏观质量 | 第16页 |
·评价体系 | 第16页 |
·政府监管 | 第16-17页 |
·相关文献研究 | 第17-22页 |
·关于商品质量监管模式的研究 | 第17-19页 |
·关于商品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关于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改革的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22-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政府监管与出口商品宏观质量评价 | 第25-36页 |
·政府监管出口商品质量的依据与作用 | 第25-29页 |
·政府监管出口商品质量的依据 | 第25-27页 |
·政府监管出口商品质量的作用 | 第27-29页 |
·我国出口商品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出口商品质量政府监管的主要特点 | 第29-31页 |
·出口商品质量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3页 |
·政府监管指向:宏观质量监管及其评价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出口商品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8页 |
·出口商品宏观质量内涵分析 | 第36-38页 |
·出口商品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3页 |
·指标遴选的原则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39-41页 |
·指标详细说明 | 第41-43页 |
·权重系数及其设计方法 | 第43-46页 |
·评分标准与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第45-46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说明 | 第46-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应用说明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以出口玩具业为例:2008 宏观质量评价分析 | 第48-64页 |
·评价思路与操作说明 | 第48页 |
·源自统计年报数据源评价 | 第48-50页 |
·企业基本情况 | 第49页 |
·出口市场情况 | 第49页 |
·质量体系认证情况 | 第49-50页 |
·不合格情况 | 第50页 |
·质量事故统计 | 第50页 |
·源自出口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源评价 | 第50-59页 |
·企业规模 | 第50-52页 |
·企业自有专利 | 第52页 |
·出口市场 | 第52-54页 |
·配套能力 | 第54-55页 |
·监管程度比较分析 | 第55-59页 |
·总体评价结果讨论 | 第59-64页 |
·引入微观质量的分析 | 第59-61页 |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政府监管广东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的思路对策 | 第64-74页 |
·主要发达国家监管产品质量的经验 | 第64-67页 |
·美国的质量监管制度 | 第64-65页 |
·日本的商品质量检验管理 | 第65-66页 |
·英国的商品质量监管机构 | 第66-67页 |
·完善广东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监管的思路 | 第67-68页 |
·完善广东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监管的具体措施 | 第68-74页 |
·构建官方出口商品合格评定体系 | 第68-69页 |
·变“监管”为“服务”,为出口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 | 第69-71页 |
·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的整合,形成出口企业集群 | 第71页 |
·培育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促进其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 第71-72页 |
·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检验成本及质控成本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