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 第7-9页 |
| ·症状与病原学 | 第7-8页 |
| ·寄主范围 | 第8页 |
| ·经济危害及分布 | 第8-9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其分布 | 第9-13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产生 | 第9-11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变异 | 第11-13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 | 第13-15页 |
| ·线虫生物防治基础 | 第13页 |
| ·利用微生物菌株控制线虫病研究 | 第13-15页 |
| ·展望 | 第15-17页 |
| 第2章 大庆市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研究 | 第17-2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7-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0-21页 |
| ·鉴定方法的选择 | 第20页 |
| ·大豆胞囊线虫分布的地域性差异 | 第20-21页 |
| 第3章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初步筛选 | 第21-2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 ·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样采集与生防菌株的分离 | 第21-22页 |
| ·靶标线虫体系的构建 | 第22-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 ·生防真菌的初步筛选结果 | 第23-24页 |
| ·活性菌株不同稀释倍数对二龄幼虫和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 第4章 活性菌株的温室与田间防效试验 | 第26-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供试线虫 | 第26页 |
|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和 J2 的获得 | 第26页 |
| ·温室和田间防效试验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 ·d9012 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防效 | 第27页 |
| ·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根系的单株胞囊数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29-31页 |
|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 | 第29页 |
| ·生防真菌菌株的筛选 | 第29-30页 |
| ·温室盆栽和田间防效研究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