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办公室噪声源掩蔽效应及感知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10-12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论文的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方法 | 第25-42页 |
·开放式办公室加入声信号的选择 | 第26-32页 |
·被掩蔽声的选择 | 第26页 |
·掩蔽声的选择 | 第26-32页 |
·开放式办公室建筑空间的选择 | 第32-36页 |
·开放式办公室的声环境特性测试 | 第32-34页 |
·开放式办公室中的现场录音 | 第34-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41页 |
·初步筛选声信号 | 第36-39页 |
·客观清晰度实验 | 第39-40页 |
·主观感知评价实验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掩蔽声的掩蔽效应评价分析 | 第42-58页 |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 第42-46页 |
·各被试评价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检验 | 第42-45页 |
·实验数据的检验 | 第45-46页 |
·客观语言清晰度的分析处理 | 第46-51页 |
·建筑空间对客观清晰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客观语言清晰度排序 | 第48-49页 |
·声压级对客观清晰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不同掩蔽声的客观语言清晰度对比 | 第51-57页 |
·类语言噪声的对比 | 第51-52页 |
·稳态噪声的对比 | 第52-54页 |
·自然声的对比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声环境的主观感知评价分析 | 第58-71页 |
·开放式办公室中的主观语言清晰度 | 第58-60页 |
·建筑空间对主观清晰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主观清晰度排序 | 第59-60页 |
·声压级对主观清晰度的影响 | 第60页 |
·开放式办公室的声舒适度 | 第60-66页 |
·建筑空间对声舒适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声舒适度评价实验数据排序 | 第62-65页 |
·声压级对主观舒适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客观清晰度与主观评价实验数据对比 | 第66-69页 |
·主客观清晰度对比 | 第66-67页 |
·客观清晰度与整个环境的吵闹度对比 | 第67-68页 |
·客观清晰度与掩蔽声的可接受度对比 | 第68-69页 |
·整个环境的吵闹度与掩蔽声的可接受度对比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提高语言私密度的设计策略 | 第71-79页 |
·在开放式办公室中加入稳态噪声 | 第71-73页 |
·选择合适的稳态噪声 | 第71-72页 |
·稳态噪声的空间布局 | 第72-73页 |
·在开放式办公室中加入自然声 | 第73-76页 |
·选择合适的自然声 | 第73-74页 |
·噪声源的布局 | 第74-75页 |
·发声装置及声景观设计 | 第75-76页 |
·建筑空间的营造 | 第76-78页 |
·常规措施 | 第76-77页 |
·植物吸声及降噪 | 第77页 |
·声景观的营造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