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场馆人员疏散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 ·人员动态学、人群动态学及人员疏散动态学 | 第15-16页 |
| ·人员疏散动态学研究 | 第16-22页 |
| ·人员疏散仿真模型研究 | 第22-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 第2章 人员疏散建模框架及方法 | 第31-50页 |
| ·人员疏散建模的对象分析 | 第31-32页 |
| ·基于Agent 和元胞自动机的建模方法学 | 第32-35页 |
| ·基于Agent 的建模方法学 | 第32-33页 |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建模方法学 | 第33-34页 |
| ·Agent 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学 | 第34-35页 |
| ·基于Agent 与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系统建模 | 第35-49页 |
| ·建模框架 | 第35-37页 |
| ·环境空间的建模 | 第37-42页 |
| ·个体Agent 的建模 | 第42-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3章 个体正常疏散模型 | 第50-71页 |
| ·问题描述 | 第50-51页 |
| ·模型框架 | 第51-53页 |
| ·建模方法 | 第53-5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9页 |
| ·仿真场景 | 第58-59页 |
| ·疏散情形 | 第59-63页 |
| ·参数取值对疏散数据的影响 | 第63-68页 |
| ·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 ·模型参数的选定方法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4章 个体拥挤疏散模型 | 第71-88页 |
| ·问题描述 | 第71-72页 |
| ·概念定义 | 第72-73页 |
| ·模型框架 | 第73-75页 |
| ·建模方法 | 第75-7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模型框架 | 第78-87页 |
| ·疏散情形 | 第78-83页 |
| ·不同竞争能力个体的疏散次序 | 第83-86页 |
| ·不同承受极限对伤亡人数的影响 | 第86页 |
| ·结果分析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5章 个体预走疏散模型 | 第88-107页 |
| ·问题描述 | 第88-89页 |
| ·个体预走疏散模型框架 | 第89-90页 |
| ·个体单步预走疏散模型 | 第90-98页 |
| ·模型框架 | 第90-92页 |
| ·建模方法 | 第92-9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3-98页 |
| ·个体多步预走疏散模型 | 第98-105页 |
| ·模型框架 | 第98-100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0-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6章 综合仿真 | 第107-126页 |
| ·仿真框架 | 第107-10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8-125页 |
| ·一类个体组成人群的疏散情况 | 第108-109页 |
| ·四类个体组成人群的疏散情况 | 第109-118页 |
| ·变化场景下的疏散情况 | 第118-120页 |
| ·特定场景下的疏散情况 | 第120-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 结论 | 第126-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4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5-146页 |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