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及弱磁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2页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2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8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拓扑结构第12-15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弱磁控制第15-17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弱磁控制特点第17-18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趋势第18-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0-22页
第二章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分析设计模型第22-48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线性模型第22-42页
     ·旋转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动机模型第22-26页
     ·旋转坐标系下的dq 轴电感第26-34页
     ·永磁体磁链计算第34-36页
     ·损耗的计算第36-41页
     ·功率、转矩及效率的计算第41-42页
   ·考虑饱和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非线性模型第42-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元模型及性能分析第48-69页
   ·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第48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瞬态场有限元模型第48-52页
     ·有限元瞬态场磁路模型第48-49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瞬态向量有限元模型第49-52页
   ·55kW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瞬态场有限元分析第52-60页
     ·电流控制角、转矩、转速和功率特性分析第52-53页
     ·内置式永磁电机磁路饱和特性有限元分析第53-55页
     ·有限元计算电感参数第55-60页
   ·基于不同电感参数的电机控制性能分析第60-68页
     ·电流控制策略第61-63页
     ·非线性电感参数对控制性能影响分析第63-67页
     ·四种电感参数对控制性能影响的比较分析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优化设计第69-99页
   ·高性能牵引电机的性能要求第69-70页
   ·电机定子几何尺寸和定子绕组的优化设计第70-72页
     ·电机几何尺寸优化设计第70-71页
     ·定子绕组优化设计第71-72页
   ·永磁体转子拓扑结构优化设计第72-86页
     ·内置式永磁体结构的优化设计第72-74页
     ·优化结构性能分析第74-84页
     ·V 字型多层永磁体结构的优化设计第84-86页
   ·不同型号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优化设计第86-93页
     ·永磁体材料的选择第86-88页
     ·转矩性能比较第88-91页
     ·电机损耗比较第91-92页
     ·电机效率比较第92-93页
   ·设计结果及其分析第93-98页
     ·设计结果第93-94页
     ·性能分析第94-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研究第99-122页
   ·弱磁控制的电压电流限制圆轨迹第99-101页
   ·弱磁运行的三个运行区第101-103页
   ·电机参数对弱磁性能影响分析第103-105页
     ·电感参数分析第103-104页
     ·参数变化对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第104-105页
   ·基于SVPWM 电流矢量控制 IPMSM 系统仿真第105-111页
     ·基于 SVPWM 的永磁电机电流矢量控制算法第105-107页
     ·基于 SVPWM 的永磁电机电流矢量控制仿真实现第107-111页
     ·仿真波形分析第111页
   ·控制系统性能实验第111-121页
     ·电机参数测试第111-114页
     ·基于 TMS320F2812 的控制系统设计第114-118页
     ·系统调试及实验结果第118-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122-124页
   ·全文总结第122-123页
   ·工作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接空冷机组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含FACTS元件线路保护若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