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来源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金融危机对国家投资法理论分歧的启示 | 第17-26页 |
·国家投资法一般原理 | 第17-21页 |
·国家投资和国家投资法的概念 | 第17-18页 |
·国家投资法的性质 | 第18-19页 |
·国家投资及其立法的沿革 | 第19-21页 |
·学界的分歧与当前金融危机的启示 | 第21-26页 |
·关于国家投资法的存废 | 第21-22页 |
·国家投资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国家投资法与宏观引导调控法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中的国家投资措施——以中、美为例 | 第26-41页 |
·美国的国家投资措施概况 | 第26-33页 |
·金融机构国有化 | 第26-28页 |
·金融机构国有化立法 | 第28页 |
·"7000亿美元救市法案"程序及内容 | 第28-32页 |
·"7000亿美元救市法案"评析 | 第32-33页 |
·中国的国家投资计划措施 | 第33-36页 |
·"4万亿国家投资计划"的内容 | 第33-34页 |
·"4万亿国家投资计划"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6页 |
·金融危机中国家投资的作用 | 第36-38页 |
·国家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效果 | 第36-37页 |
·国家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的长期作用 | 第37-38页 |
·美国"法治救市"对中国的启示 | 第38-41页 |
·服从宪法 | 第38-39页 |
·重视立法 | 第39页 |
·遵循程序 | 第39-41页 |
第三章 金融危机中国家投资的法律原则 | 第41-49页 |
·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进退原则 | 第41-45页 |
·国家投资弥补民间投资不足 | 第41-42页 |
·金融危机中的"国进民退" | 第42-43页 |
·金融危机后的"国退民进" | 第43-44页 |
·国家投资弥补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金融危机中国家投资法律原则的适用 | 第45-49页 |
·投资方向以"促就业、保民生"为目标原则 | 第45-46页 |
·投资规模与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相适应原则 | 第46-47页 |
·投资结构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原则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中国国家投资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 | 第49-57页 |
·加强国家投资立法的必要性 | 第49-52页 |
·中国国家投资实践同立法存在的反差 | 第49-50页 |
·法律作用 | 第50-52页 |
·中国国家投资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52-53页 |
·国家投资主体实体缺位 | 第52页 |
·国家投资目的不明确、范围不科学 | 第52页 |
·国家投资责任不清、监管不严 | 第52-53页 |
·中国国家投资法律的完善途径 | 第53-57页 |
·界定国家投资主体的权责 | 第53-54页 |
·明确国家投资的目的和范围 | 第54-55页 |
·明确国家投资责任、强化监管职能 | 第55-57页 |
结论、不足与创新点 | 第57-59页 |
1 本文结论 | 第57页 |
2 不足 | 第57-58页 |
3 本文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