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乡镇卫生院抑郁症诊疗水平参与观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抑郁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第10页 |
·识别抑郁症是治疗和降低疾病负担的前提 | 第10页 |
·抑郁症识别和治疗现状 | 第10-11页 |
·评估抑郁症诊疗的方法 | 第11-12页 |
·量表评估法 | 第11页 |
·出科诊断法 | 第11-12页 |
·模拟就诊法 | 第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参与观察法 | 第13页 |
·抑郁症角色 | 第13-16页 |
·研究操作及其说明 | 第16-18页 |
·调查过程 | 第18-19页 |
·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预调查 | 第19页 |
·调查人员 | 第19页 |
·调查过程 | 第19-20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1-49页 |
·模拟患者的评估 | 第21页 |
·诊疗过程 | 第21-28页 |
·一般情况 | 第22-24页 |
·问诊情况 | 第24-28页 |
·诊断 | 第28-31页 |
·曾怀疑、后排除的诊断 | 第28-30页 |
·最后的诊断 | 第30-31页 |
·处理措施 | 第31-38页 |
·药物治疗 | 第32-35页 |
·医嘱与转诊 | 第35-37页 |
·自我调节 | 第37-38页 |
·归因、态度和转归 | 第38-39页 |
·医生对疾病的归因 | 第38页 |
·医生对患者患病的态度 | 第38-39页 |
·医生对疾病转归的看法 | 第39页 |
·个人体验 | 第39-41页 |
·预调查阶段 | 第39-40页 |
·正式调查阶段 | 第40-41页 |
·调查结束后的阶段 | 第41页 |
·典型案例 | 第41-49页 |
·案例一 | 第41-42页 |
·案例二 | 第42-44页 |
·案例三 | 第44-46页 |
·案例四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64页 |
·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 第49-52页 |
·参与观察法 | 第49-50页 |
·抑郁症的模拟 | 第50-52页 |
·抑郁症诊疗水平 | 第52-59页 |
·问诊、诊断和识别 | 第52-55页 |
·处理 | 第55-59页 |
·乡镇卫生院医生自杀预防水平 | 第59-60页 |
·对疾病的归因、态度和转归的看法 | 第60-61页 |
·归因 | 第60页 |
·态度 | 第60页 |
·转归 | 第60-61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61-62页 |
·研究内容 | 第61页 |
·研究过程 | 第61-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2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综述 | 第71-79页 |
附录一 | 第79-80页 |
附录二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