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二、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邓子恢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 第15-24页 |
一、体现农业现代化意识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选择原因 | 第15-19页 |
(一) 改革传统经营方式----选择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客观原因 | 第16-18页 |
(二) 实现工业化----选择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现实需要 | 第18-19页 |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9-20页 |
(一) 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制度基础 | 第19-20页 |
(二) 产业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物质基础 | 第20页 |
三、邓子恢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思考 | 第20-24页 |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旨 | 第21页 |
(二) 农业合作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三) 反对冒进,注重巩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溯源 | 第24-31页 |
一、理论渊源——马列主义对改造小农经济私有制的论述 | 第24-26页 |
(一) 马列主义关于改造小农经济私有制必要性的论述 | 第24-25页 |
(二) 马列主义关于改造小农经济私有制途径的论述 | 第25-26页 |
二、实践渊源——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工作经验 | 第26-31页 |
(一) 强调改造农民分散性走“组织起来”的道路 | 第26-28页 |
(二) 正确对待富农阶层 | 第28-29页 |
(三) 注重财务管理 | 第29页 |
(四) 重视合作社的劳务管理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的构成 | 第31-46页 |
一、从小农耕种方式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思想 | 第31-33页 |
(一) 农业合作化是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过渡 | 第31-32页 |
(二) 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现代化意识解读 | 第32-33页 |
二、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三步走实现路径 | 第33-36页 |
(一) 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三步走的客观前提 | 第33-34页 |
(二) 农民心理适应程度是三步走的现实需要 | 第34-35页 |
(三) 有序发展是三步走的规律要求 | 第35-36页 |
三、从传统经营到统一经营的经营管理理念 | 第36-39页 |
(一) 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思想 | 第36-37页 |
(二)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思想 | 第37-38页 |
(三)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思想 | 第38-39页 |
四、农业生产合作社内部矛盾的协调解决 | 第39-46页 |
(一) 邓子恢关于合作社内部矛盾的认识 | 第40-42页 |
1、关于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矛盾 | 第40-41页 |
2、关于社员与社员之间的矛盾 | 第41页 |
3、关于干部与社员之间的矛盾 | 第41-42页 |
(二) 合作社内部矛盾的解决方法 | 第42-46页 |
1、兼顾合作社与社员两方面的需要 | 第43页 |
2、 合理分配、公平取酬 | 第43-44页 |
3、培养民主作风,健全民主制度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特点及启示 | 第46-52页 |
一、农业现代化视角下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特点 | 第46-49页 |
(一) 重视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客观条件 | 第46-47页 |
(二) 注重合作社的经济功能 | 第47-48页 |
(三) 认同农民主体性,提高农民思想素质 | 第48-49页 |
二、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 第49-52页 |
(一) 规模化集体经营是农业经济的最终发展方向 | 第49-50页 |
(二) 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要注重“两个必然”的客观现实性 | 第50-51页 |
(三) 改革经营管理理念为农业现代化扫除障碍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