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两株海洋真核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6页
 1 赤潮第8-10页
   ·赤潮危害及发生概况第8页
   ·主要赤潮生物第8-10页
 2 除赤潮藻技术研究及应用概况第10-13页
   ·物理方法第11页
   ·化学方法第11页
   ·生物方法第11-13页
 3 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间接溶藻第13-14页
   ·直接溶藻第14-15页
 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一株中肋骨条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第16-24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6-17页
   ·实验用藻种第16页
   ·藻类培养基第16-17页
   ·主要试剂第17页
   ·主要仪器第17页
 2 方法第17-19页
   ·采样点的选择第17-18页
   ·水样的处理第18页
   ·溶藻微生物的分离第18页
   ·溶藻微生物的溶藻效果第18页
   ·溶藻机制初探第18页
   ·菌株XD-G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8-19页
   ·菌株XD-G的溶藻范围试验第19页
   ·菌株XD-G的保藏方法第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22页
   ·溶藻微生物分离及溶藻效果第19-20页
   ·溶藻机制初探第20-21页
   ·菌株XD-G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第21页
   ·菌株XD-G的溶藻范围第21-22页
   ·菌株XD-G的的保藏第22页
 4 讨论第22-24页
第三章 一株金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其溶藻特性第24-3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24-25页
   ·实验用藻种第24页
   ·藻类培养基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 方法第25-27页
   ·采样点的选择第25页
   ·水样的处理第25页
   ·溶藻微生物的分离第25页
   ·溶藻微生物的纯化第25页
   ·溶藻机制初探第25页
   ·菌株XD-J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5-26页
   ·温度对菌株XD-J溶藻效果的影响第26页
   ·菌株XD-J的溶藻范围试验第26页
   ·菌株XD-J的保藏方法第26页
   ·藻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溶金藻微生物的分离第27-28页
   ·溶藻微生物的纯化第28-29页
   ·溶藻机制初探第29-3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第30-32页
   ·温度对菌株XD-J溶藻效果的影响第32页
   ·菌株XD-J的溶藻范围第32-33页
   ·菌株XD-J的保藏第33页
   ·18SrDNA序列测序结果第33-34页
 4 讨论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在校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待发表的论文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淡水湖泊T4类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蚕豆幼苗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