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9-10页 |
·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9页 |
·干旱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9-10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0页 |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第10页 |
·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第10-11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第11页 |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11-13页 |
·高温胁迫对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干旱胁迫对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12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12-13页 |
2. 引言 | 第13-1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15页 |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 第14-15页 |
·制粉 | 第15页 |
·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 第15页 |
·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 第15页 |
·籽粒膨胀势的测定 | 第15页 |
·籽粒面粉色泽的测定 | 第1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6-34页 |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花后高温胁迫的敏感性 | 第16-20页 |
·花后短期高温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聚类分析 | 第16-18页 |
·花后短期高温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影响 | 第16页 |
·花后高温处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粒重和产量的聚类分析 | 第16-18页 |
·花后短期高温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聚类分析 | 第18-20页 |
·花后短期高温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18页 |
·花后高温处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18-20页 |
·不同高温方式及其与干旱互作对三种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0-34页 |
·不同高温方式及其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0-22页 |
·花后短期极端高温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花后不同昼夜温差模式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1页 |
·花后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短期高温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高温方式及其与干旱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2-25页 |
·花后短期极端高温对不同筋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2-23页 |
·花后不同昼夜温差模式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3-24页 |
·花后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4-25页 |
·短期高温与干旱互作对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高温方式及其与干旱互作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5-28页 |
·花后短期极端高温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5-26页 |
·花后不同昼夜温差模式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6-27页 |
·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7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高温方式及其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28-31页 |
·花后短期极端高温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29-30页 |
·花后不同昼夜温差模式对不同筋型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30页 |
·花后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30-31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 | 第31页 |
·高温与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膨胀势的影响 | 第31-34页 |
·花后短期极端高温对不同筋型小麦面粉膨胀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花后不同昼夜温差模式对不同筋型小麦面粉膨胀势的影响 | 第32页 |
·花后干旱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膨胀势的影响 | 第32-33页 |
·高温与干旱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膨胀势的影响 | 第33-3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不同阶段高温胁迫的敏感性 | 第34-35页 |
·不同温度方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ABSTRACT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