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烯烃修饰纳米微粒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3页
目次第13-18页
1 绪论第18-53页
   ·纳米材料概述第18-21页
     ·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别第18-19页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基本理化性质第19-20页
     ·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第20-21页
   ·纳米微粒表面聚合物非共价修饰原理第21-32页
     ·原位包覆机理第21-23页
     ·π-π堆叠作用第23-27页
     ·亲油作用第27-29页
     ·CH-π作用第29-30页
     ·诱导结晶原理第30-32页
   ·纳米微粒表面聚合物共价修饰方法第32-44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法第33-35页
     ·表面引发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聚合反应(SI-RAFT)法第35-37页
     ·表面引发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SI-NMP)法第37-38页
     ·表面引发原位开环聚合(SI-ROP)法第38-39页
     ·表面引发"活性"配位聚合法(SI-LCP)第39页
     ·与聚合活性中心反应法第39-40页
     ·聚合物反应法第40-42页
     ·表面逐步反应法第42-43页
     ·其它方法第43-44页
   ·聚合物修饰纳米微粒的结构表征第44-48页
     ·聚合物与纳米微粒表面间的作用性质第44-46页
     ·纳米微粒表面聚合物的含量以及接枝状态第46页
     ·聚合物改性后纳米复合微粒的微观形貌第46-47页
     ·聚合物表面修饰对纳米微粒原有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聚合物修饰纳米微粒的主要应用第48-51页
     ·聚合物常规改性领域第48-49页
     ·光、电、磁功能材料第49-50页
     ·碳纳米管的溶液分散与纯化分离第50页
     ·各类敏感材料第50-51页
   ·聚合物修饰纳米微粒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51-53页
2 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53-58页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53-55页
   ·研究内容第55-56页
   ·特色与创新第56-58页
3 实验部分第58-69页
   ·原料与试剂第58-60页
   ·原料、试剂的纯化与精制第60-61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61-69页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61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第61页
     ·荧光光谱分析(Fluorescent spectra)第61-62页
     ·核磁共振分析(~1H NMR、~(12)C NMR)第62页
     ·表面元素分析(EA)第6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62页
     ·热分析(DSC、TGA)第62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第62-63页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RD)第63页
     ·微观形貌分析(SEM、TEM)第63页
     ·紫外人工加速老化测试第63-64页
     ·MWNT分散浓度测试(UV-vis法)第64-65页
     ·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GPC、GPC-LLS)第65-67页
     ·氮气吸附测试(N_2 adsorption testing)第67-69页
4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端芘基聚乙烯非共价改性及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第69-114页
   ·含芘基Pd-Diimine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70-80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0-74页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74-80页
       ·~1H NMR分析第74-77页
       ·~(13)C NMR分析第77-78页
       ·元素分析第78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78-79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79-80页
   ·端芘基聚乙烯的"活性"可控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80-92页
     ·聚合工艺第81-82页
     ·结构表征第82-90页
       ·GPC分析第82-85页
       ·~1H NMR分析第85-86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86-88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88-89页
       ·DSC分析第89-90页
     ·聚合机理分析第90-92页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端芘基聚乙烯非共价改性及其表征第92-114页
     ·MWNT的溶剂分散性能第94-97页
       ·样品的制备第94-95页
       ·MWNT分散性能评价第95-97页
     ·MWNT在溶剂中的分散状态第97-100页
     ·聚乙烯与MWNT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第100-108页
       ·TGA第100-102页
       ·FTIR分析第102-103页
       ·~1HNMR分析第103-105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105-108页
     ·模型及机理分析第108-114页
       ·MWNT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第108-109页
       ·MWNT与聚乙烯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第109-110页
       ·综合分析第110-114页
5 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超支化聚乙烯非共价改性及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能第114-141页
   ·两种聚乙烯样品的合成及表征第115-119页
   ·MWNT表面的聚乙烯改性及其溶剂分散性能第119-124页
   ·聚乙烯改性MWNT的结构表征第124-133页
     ·改性后MWNT的分散状态第124-129页
       ·WAXRD分析第124-125页
       ·TEM分析第125-129页
     ·聚乙烯与MWNT表面间的相互作用第129-133页
       ·TGA和FTIR分析第129-131页
       ·~1HNMR分析第131-132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132-133页
   ·模型及机理分析第133-141页
     ·聚乙烯(HBPE/LBPE)与MWNT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第133-135页
     ·MWNT表面聚乙烯(HBPE/LBPE)的缠绕包覆模型第135-136页
     ·聚乙烯链形态对MWNT溶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第136-138页
     ·溶剂种类的影响第138-141页
6 有序介孔氧化硅孔道表面的聚乙烯可控接枝聚合修饰及表征第141-174页
   ·Pd-Diimine催化剂1在SBA15/MSUF孔道表面的共价负载及表征第143-153页
     ·SBA15/MSUF表面偶联剂改性(引入丙烯酰基)第144-145页
     ·SBA15/MSUF孔道表面Pd-Diimine催化剂共价负载第145页
     ·结构表征第145-153页
       ·FTIR分析第145-146页
       ·TGA与ICP-MS分析第146-149页
       ·氮气吸附测试第149-153页
   ·SBA15/MSUF孔道表面聚乙烯的可控接枝及其表征第153-174页
     ·接枝的基本原理第153-154页
     ·接枝聚合的实施及其工艺第154-157页
     ·结构的表征与分析第157-166页
       ·TGA及接枝率分析第157-160页
       ·氮气吸附测试第160-165页
       ·FTIR分析第165-166页
       ·分散稳定性比较第166页
     ·机理分析与讨论第166-174页
7 表面PS接枝nmTiO_2的制备及其在PP中的分散性能与抗紫外老化作用第174-198页
   ·PS@TiO_2微球在PP中的分散性能及其抗紫外老化作用第175-186页
     ·PS@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第175-180页
       ·制备的基本原理第175-176页
       ·nm TiO_2表面偶联剂预处理工艺第176页
       ·nm TiO_2表面St接枝聚合工艺第176-177页
       ·PS@TiO_2/PS-g-TiO_2的结构分析与表征第177-180页
     ·PS@TiO_2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能第180-182页
       ·PS@TiO_2/PP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80页
       ·TEM分析第180-182页
     ·PS@TiO_2微球在PP中的抗紫外老化作用第182-186页
       ·拉伸强度变化第183-184页
       ·熔融温度(T_m)变化第184-185页
       ·表面形貌变化第185-186页
       ·机理分析第186页
   ·PS-g-TiO_2在PP中的原位增容第186-198页
     ·PS-g-TiO_2的制备及表征第187-191页
       ·PS-g-TiO_2的制备第187页
       ·PS-g-TiO_2的结构表征第187-191页
     ·PP/PS-g-TiO_2体系的原位增容及其表征第191-195页
       ·PP/PS-g-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91页
       ·PP/PS-g-TiO_2原位增容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表征第191-195页
     ·原位增容机理讨论第195-198页
8 结论第198-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8页
作者简历及在博士学习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18-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微纳结构的近场光学表征及应用
下一篇:聚(γ-烷基-α,L-谷氨酸酯)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