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视野下托马斯·沃尔夫长篇小说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生平与创作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三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希望与迷惘:沃尔夫小说的城市世界 | 第20-35页 |
第一节 “希望”之城 | 第20-27页 |
一 金色的城市:富足与权力的表征空间 | 第21-25页 |
二 愉快满足的城中人:空间的追逐者与占有者 | 第25-27页 |
第二节 “迷惘”之城 | 第27-35页 |
一 灰色的城市:欲望的表征空间 | 第28-30页 |
二 耽于迷惘的城中人 | 第30-35页 |
第二章 情思与网罗:沃尔夫小说的乡村世界 | 第35-50页 |
第一节 “情思”之乡 | 第36-43页 |
一 浪漫的乡村:“家园感”与诗意 | 第36-39页 |
二 寄情乡村的二重奏:“守乡者”与“追乡者” | 第39-43页 |
第二节 “网罗”之乡 | 第43-50页 |
一 失落的乡村:荒凉与贫瘠 | 第43-47页 |
二 困于网罗的乡中人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栖居与超越:城乡互望间的精神追寻 | 第50-65页 |
第一节 乡村视野下的城市:英雄幻想、美与自由 | 第50-55页 |
一 美国纽约——英雄幻想 | 第51-52页 |
二 法国巴黎——美的追求 | 第52-53页 |
三 德国慕尼黑——自由与狂欢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城市视野下的乡村:纯净的花园 | 第55-60页 |
一 真实的发源地 | 第56-57页 |
二 爱情的伊甸园 | 第57-59页 |
三 亲情的庇护所 | 第59-60页 |
第三节 互为理想的城市与乡村 | 第60-65页 |
一 城乡互望 | 第60-62页 |
二 栖息与超越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