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落石法向冲击缓冲垫层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冲击动力学概述 | 第14-15页 |
2.1.1 冲击载荷 | 第14页 |
2.1.2 受冲击材料响应 | 第14页 |
2.1.3 材料模型 | 第14-15页 |
2.2 落石法向冲击垫层材料的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2.1 基本假定 | 第15-16页 |
2.2.2 完全弹性条件下的冲击理论 | 第16页 |
2.2.3 弹塑性条件下的冲击理论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落石冲击废旧轮胎二次缓冲体系试验概况 | 第18-27页 |
3.1 试验平台条件 | 第18-20页 |
3.1.1 试验塔架设计 | 第18页 |
3.1.2 被保护构件设计 | 第18-19页 |
3.1.3 板底角柱设计 | 第19页 |
3.1.4 落石试件设计 | 第19-20页 |
3.2 试验采集仪器 | 第20-23页 |
3.2.1 主要采集仪器简介 | 第20-22页 |
3.2.2 仪器连接方案 | 第22-23页 |
3.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3.3.1 具体试验方案 | 第23页 |
3.3.2 二次缓冲体系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3.3.3 试验工况命名及编号 | 第24页 |
3.3.4 缓冲垫层材料选择 | 第24-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落石冲击废旧轮胎与土或砂二次缓冲体系试验结果 | 第27-46页 |
4.1 各工况冲击试验现象 | 第27-30页 |
4.2 各工况冲击试验数据整理 | 第30-45页 |
4.2.1 单个轮胎与粉质粘土垫层(试验工况1-1) | 第31-33页 |
4.2.2 单个轮胎与中砂垫层(试验工况1-2) | 第33-36页 |
4.2.3 三个轮胎与粉质粘土垫层(试验工况2-1) | 第36-39页 |
4.2.4 三个轮胎与中砂垫层(试验工况2-2) | 第39-41页 |
4.2.5 四个轮胎与粉质粘土垫层(试验工况3-1) | 第41-43页 |
4.2.6 四个轮胎与中砂垫层(试验工况3-2)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落石冲击废旧轮胎与豆石二次缓冲体系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67页 |
5.1 各工况冲击试验现象 | 第46-48页 |
5.2 各工况冲击试验数据整理 | 第48-58页 |
5.2.1 单个轮胎与豆石垫层(试验工况1-4) | 第49-51页 |
5.2.2 三个轮胎与豆石垫层(试验工况2-4) | 第51-54页 |
5.2.3 四个轮胎与豆石垫层(试验工况3-4) | 第54-56页 |
5.2.4 泡沫保温箱与粉质粘土垫层(试验工况4-1) | 第56-58页 |
5.3 冲击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58-64页 |
5.3.1 不同工况下缓冲垫层表面破坏深度分析 | 第58-59页 |
5.3.2 不同工况下落石冲击力分析及与极端情况对比 | 第59-60页 |
5.3.3 不同工况下结构受力分析并与极端情况对比 | 第60-62页 |
5.3.4 不同轮胎摆放形式缓冲效果分析 | 第62-63页 |
5.3.5 不同垫层材料缓冲效果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6 废旧轮胎在静力加载下的试验研究 | 第67-73页 |
6.1 静力加载试验概况 | 第67-69页 |
6.1.1 试验目的 | 第67页 |
6.1.2 试验材料选择 | 第67页 |
6.1.3 试验加载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 | 第67-69页 |
6.1.4 试验测量值 | 第69页 |
6.1.5 试验加载方案 | 第69页 |
6.2 静力加载试验结果 | 第69-71页 |
6.2.1 静力加载试验照片 | 第69-70页 |
6.2.2 静力加载试验现象 | 第70-71页 |
6.3 静力加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6.4 静力加载试验小结 | 第72-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