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考虑产流机制空间差异的全国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及应用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1-30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关键科学问题第30-33页
第二章 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第33-55页
    2.1 大尺度区域复杂产流机制第33-36页
    2.2 模型定位与选择第36-39页
    2.3 模型架构设计第39-43页
    2.4 模型计算基本原理第43-50页
    2.5 模型构建实现方案第50-54页
    2.6 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气象水文植被特征分析第55-73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55-59页
    3.2 数据资料与研究方法第59-62页
    3.3 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第62-69页
    3.4 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分析第69-70页
    3.5 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第70-72页
    3.6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面向大尺度复杂地形区的子流域划分方法改进第73-89页
    4.1 现有子流域划分方法及流程第73-74页
    4.2 大尺度复杂地形区的子流域划分存在的难点第74-77页
    4.3 子流域划分方法改进第77-81页
    4.4 方法改进效果分析第81-88页
    4.5 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考虑产流机制差异的WEP-CN模型构建与校验第89-120页
    5.1 模型基础数据与单元划分第89-93页
    5.2 考虑产流受高程影响的气象数据展布第93-95页
    5.3 描述产流差异的多尺度空间参数化方案第95-100页
    5.4 考虑包气带结构差异的土壤水特性参数修正第100-108页
    5.5 WEP-CN模型校验第108-119页
    5.6 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不同气候地质区典型流域水资源演变对比分析第120-136页
    6.1 典型流域选择第120-122页
    6.2 水循环演变对比分析第122-126页
    6.3 天然河川径流演变对比分析第126-130页
    6.4 径流演变归因分析第130-135页
    6.5 小结第135-13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41页
    7.1 主要结论第136-138页
    7.2 创新点第138-139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50-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第152-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第153-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渗流场中孔隙水压力对混凝土变形影响的机理分析
下一篇:冲积河流水系连通性机理与预测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