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34页 |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一、现代医学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认识 | 第13页 |
| 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分级标准 | 第15-16页 |
| 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 | 第16-17页 |
| 五、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 第17-22页 |
| 第二节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 一、病名沿革 | 第22页 |
| 二、病因病机 | 第22页 |
|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医治疗 | 第22-26页 |
| 四、凉血化瘀药抗炎机制研究 | 第26-27页 |
| 五、问题与展望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 第二部分 复方清舒油膏防治食管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34-50页 |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1 复方清舒油膏的制作 | 第34页 |
| 2 病例来源 | 第34页 |
| 3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 4 排除标准 | 第34-35页 |
| 5 参与临床观察的患者退出或终止的标准 | 第35页 |
| 6 临床观察分组和治疗方案 | 第35页 |
| 7 观察指标 | 第35页 |
| 8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 | 第35-36页 |
| 9 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 10 安全评价 | 第37页 |
| 11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页 |
| 二、结果 | 第37-44页 |
| 1 患者一般资料 | 第37-38页 |
| 2 两组放射治疗情况 | 第38页 |
| 3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 第38-40页 |
| 4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时的照射剂量 | 第40-41页 |
| 5 对照组和药物组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 | 第41-42页 |
| 6 复方清舒油膏对食管癌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 | 第42-43页 |
| 7 复方清舒油膏的安全性评价 | 第43-44页 |
| 三、讨论 | 第44-46页 |
| 四、小结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第三部分 复方清舒油膏对小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50-79页 |
| 第一节 复方清舒油膏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药效学研究 | 第50-62页 |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 二、结果 | 第53-58页 |
| 三、讨论 | 第58-59页 |
| 四、小结 | 第59-62页 |
| 第二节 中药复方清舒油膏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研究 | 第62-76页 |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62-67页 |
| 二、结果 | 第67-73页 |
| 三、讨论 | 第73-75页 |
| 四、小结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79-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