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溴掺杂碳材料负载钯催化剂制备及其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前言第14页
    1.2 燃料电池概述第14-16页
        1.2.1 燃料电池第14-15页
        1.2.2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5页
        1.2.3 燃料电池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第15-16页
    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DFAFC)第16-26页
        1.3.1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优点第16页
        1.3.2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中甲酸的电氧化机理第17-19页
        1.3.4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5 DFAFC中阳极Pd催化剂稳定性不好的影响因素第23-25页
        1.3.6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28-34页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8页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8-29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29-30页
        2.3.1 碳载体的预处理第29页
        2.3.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9-30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式第30-34页
        2.4.1 循环伏安法第30页
        2.4.2 计时电流法第30页
        2.4.3 CO溶出测试第30-31页
        2.4.4 电化学阻抗第31页
        2.4.5 X射线衍射第31页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1-32页
        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2页
        2.4.8 拉曼光谱第32页
        2.4.9 X射线能量色散谱第32页
        2.4.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2-34页
第3章 溴掺杂碳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电氧化性能研究第34-50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5页
        3.2.1 溴掺杂的碳载体制备第34-35页
        3.2.2 溴掺杂碳载体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第35页
        3.2.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9页
        3.3.1 XRD表征第35-36页
        3.3.2 EDS表征第36-37页
        3.3.3 SEM表征第37-38页
        3.3.4 XPS表征第38-41页
        3.3.5 TEM表征第41-42页
        3.3.6 Raman表征第42-43页
        3.3.7 CO-stripping测试第43-44页
        3.3.8 CV测试第44-46页
        3.3.9 CA测试第46-47页
        3.3.10 EIS测试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氮磷掺杂碳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电氧化性能第50-62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1页
        4.2.1 氮磷掺杂的碳载体制备第50-51页
        4.2.2 氮磷掺杂的碳载体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第51页
        4.2.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1页
        4.3.1 XRD表征第51-52页
        4.3.2 载体EDS表征第52-53页
        4.3.3 载体SEM表征第53页
        4.3.4 XPS表征第53-55页
        4.3.5 TEM表征第55页
        4.3.6 Raman表征第55-56页
        4.3.7 CO测试第56-57页
        4.3.8 CV测试第57-58页
        4.3.9 CA测试第58-59页
        4.3.10 EIS测试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磷钨酸/磷钼酸修饰的碳负载PdN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第62-70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5.2.1 磷钨酸/磷钼酸修饰的碳载体制备第62-63页
        5.2.2 Pd_2Ni_1/W_2M_1-C催化剂的制备第63页
        5.2.3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6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5.3.1 XRD表征第63-64页
        5.3.2 EDS表征第64-65页
        5.3.3 SEM表征第65-66页
        5.3.4 CO-stripping测试第66-67页
        5.3.5 CV测试第67-68页
        5.3.6 CA测试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4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异质体对瑞利波散射研究
下一篇:含混合多齿螯合配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