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工业企业给水论文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杀菌及除垢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水中火花放电杀菌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水中火花放电除垢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3 常用杀菌和除垢方法第13-16页
        1.3.1 化学杀菌和除垢方法第13-14页
        1.3.2 物理杀菌和除垢方法第14-16页
    1.4 液相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概述第16-19页
        1.4.1 液相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第16页
        1.4.2 液相等离子体的发展第16-17页
        1.4.3 液相等离子体放电类型及特性第17-18页
        1.4.4 水中脉冲火花放电的简述第18-19页
    1.5 可行性分析第19-20页
        1.5.1 理论上的可行性第19页
        1.5.2 技术上的可行性第19-20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1页
        1.6.1 研究内容第20页
        1.6.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7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2章 细菌的培养与计数第23-31页
    2.1 菌种的选取第23页
    2.2 平板与斜面的制备第23-25页
    2.3 大肠杆菌的接种和培养第25-28页
        2.3.1 接种工具第25-26页
        2.3.2 细菌的接种方法第26-28页
    2.4 菌落的测定第28-30页
        2.4.1 大肠杆菌菌悬液的制备第28-29页
        2.4.2 稀释菌液样的制备第29页
        2.4.3 平板的计数第29页
        2.4.4 菌落计数原则第29-30页
        2.4.5 大肠杆菌杀菌率的计算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灭活大肠杆菌的静态实验研究第31-45页
    3.1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的杀菌机理第31页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31-33页
        3.2.1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产生装置第32页
        3.2.2 针-板反应器装置第32-33页
    3.3 实验步骤第33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44页
        3.4.1 大肠杆菌死亡率的基准实验第33-34页
        3.4.2 放电次数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3.4.3 放电电压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35-39页
        3.4.4 放电频率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39-41页
        3.4.5 主要离子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3.4.6 细菌初始浓度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灭活大肠杆菌的动态实验研究第45-59页
    4.1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45-46页
    4.2 实验步骤第46-47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8页
        4.3.1 大肠杆菌死亡率的基准实验第47页
        4.3.2 放电次数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4.3.3 放电电压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49-52页
        4.3.4 放电频率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52-54页
        4.3.5 溶液电导率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4.3.6 溶液初始pH值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水中高压脉冲火花放电除垢的实验研究第59-66页
    5.1 方案设计第60页
    5.2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60-61页
        5.2.1 循环水装置第60-61页
        5.2.2 数据测量装置第61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5.4 经济性分析第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觉美学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安徽和县桃花坞广场为例
下一篇:公共管理视角下常州市武进区城市绿地系统构成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