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旅游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 第13页 |
1.1.2 我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 | 第13-14页 |
1.1.3 大洼区全域旅游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高的诉求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1.3.1 全域旅游 | 第15-16页 |
1.3.2 旅游规划 | 第16页 |
1.3.3 美丽乡村 | 第16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1.4.1 全域旅游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4.2 美丽乡村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1.5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与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7页 |
1.5.1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规划理论基础研究 | 第27-35页 |
2.1 全域旅游的基础研究 | 第27-30页 |
2.1.1 全域旅游的概念 | 第27页 |
2.1.2 全域旅游的特征 | 第27-28页 |
2.1.3 全域旅游的空间模式 | 第28-29页 |
2.1.4 全域旅游的发展途径 | 第29-30页 |
2.1.5 全域旅游的发展意义 | 第30页 |
2.2 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研究 | 第30-33页 |
2.2.1 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 | 第30-31页 |
2.2.2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 第31-32页 |
2.2.3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模式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融入全域旅游的优势与可行性 | 第35-43页 |
3.1 美丽乡村环境建设过程中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 第35-39页 |
3.1.1 全域旅游集中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内涵 | 第35页 |
3.1.2 全域旅游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第35-37页 |
3.1.3 全域旅游克服了乡村发展中的现实难题 | 第37-38页 |
3.1.4 全域旅游具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效应 | 第38-39页 |
3.2 美丽乡村建设中发展全域旅游的可行性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大洼区村庄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43-47页 |
4.1 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1.1 外部环境较差,配套设施缺乏 | 第43页 |
4.1.2 建筑形式混乱,影响风貌特色 | 第43-44页 |
4.1.3 开敞空间缺失,没有形成系统 | 第44页 |
4.1.4 乡村文化消失,人文特色不足 | 第44页 |
4.2 村庄建设现状问题出现的原因 | 第44-46页 |
4.2.1 文化角度——传统文化中断 | 第44-45页 |
4.2.2 规划角度——规划滞后的无奈 | 第45页 |
4.2.3 政府角度——缺乏统一的控制 | 第45页 |
4.2.4 居民角度——陈旧的观念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大洼美丽乡村提升规划融入全域旅游的策略 | 第47-87页 |
5.1 乡村生态保护以构建旅游基础(生态为先) | 第47-57页 |
5.1.1 “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现代传承 | 第48页 |
5.1.2 原生态建筑提升旅游吸引力 | 第48-51页 |
5.1.3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 | 第51-52页 |
5.1.4 生态为先策略在大洼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 第52-57页 |
5.2 乡村传统生活是活态旅游资源(生活为本) | 第57-63页 |
5.2.1 营造有效的交往活动空间,便进邻里关系和谐 | 第57-59页 |
5.2.2 激活传统社会活动空间,增强村民家园归属感 | 第59-61页 |
5.2.3 创建舒适文化娱乐空间,满足居民文娱需求 | 第61页 |
5.2.4 生活为本策略在大洼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 第61-63页 |
5.3 多种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生产为进) | 第63-75页 |
5.3.1 一产与旅游结合——农业旅游 | 第63-64页 |
5.3.2 二产与旅游结合——工业旅游 | 第64-67页 |
5.3.3 三产与旅游结合——文化旅游 | 第67-69页 |
5.3.4 生产为进策略在大洼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 第69-75页 |
5.4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配套(服务为核) | 第75-83页 |
5.4.1 乡村旅游设施规划原则 | 第76页 |
5.4.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 第76-77页 |
5.4.3 乡村旅游服务建设规划 | 第77-78页 |
5.4.4 服务为核策略在大洼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应用 | 第78-83页 |
5.5 全域旅游助推大洼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 | 第83-85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省级设计奖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