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面向新能源微网的电力线与无线异构通信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研究与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新能源微网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异构通信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面向新能源微网的多媒介异构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第14-23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新能源微网基本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第14-15页
        2.2.1 新能源微网基本结构、特点第14-15页
        2.2.2 新能源微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第15页
    2.3 新能源微网通信技术分析第15-18页
        2.3.1 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第16页
        2.3.2 短距自组织无线通信机理第16-17页
        2.3.3 光纤通信机理第17-18页
    2.4 新能源微网环境下常用通信手段的特点和互补性分析第18-19页
        2.4.1 新能源微网地域环境对无线通信的制约第18页
        2.4.2 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运行噪声对电力线载波性能的影响第18页
        2.4.3 微网线路结构、负载位置的经常性变动对光纤方案的制约第18-19页
        2.4.4 互补性分析第19页
    2.5 面向新能源微网的多媒介异构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第19-22页
        2.5.1 新能源、储能设备、主动负荷双向互动对异构组网的需求分析第19-20页
        2.5.2 面向新能源微网优化运行的多媒介异构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第20-21页
        2.5.3 新能源环境下宽带电力线的性能提升方法分析第21页
        2.5.4 结合微网地域特点与监控需求的短距自组织无线通信方式选择第21页
        2.5.5 多媒介异构组网的网络协同与优化方法分析第21-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新能源微网环境下基于量子算法的宽带电力线通信性能提升研究第23-36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新能源环境下的宽带电力线信道建模第23-24页
        3.2.1 基于参数匹配的电力线载波信道特征以及信道噪声特性分析第23-24页
        3.2.2 当前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新能源微网中的应用局限第24页
    3.3 基于量子算法的宽带电力线通信性能提升方案第24-32页
        3.3.1 量子遗传算法原理第25-30页
        3.3.2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宽带电力线OFDM子载波分配原理第30-32页
    3.4 基于量子算法进行子载波分配的宽带电力线通信仿真第32-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面向新能源微网的电力线与无线异构网络优化研究第36-48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基于信道特性与微网地域特点的微功无线自组织通信方式选择第36-37页
        4.2.1 微网地域下的微功无线信道特性第36页
        4.2.2 自组织无线通信应用于新能源微网多维业务的可行性分析第36-37页
    4.3 电力线与无线异构组网的网络优化方案第37-38页
        4.3.1 电力线与无线通信的信道切换第37页
        4.3.2 面向新能源微网通信业务信息传输的多媒介信道负载均衡方案第37-38页
    4.4 新能源微网异构网络切换方案第38-47页
        4.4.1 异构网络切换算法性能需求分析第38-39页
        4.4.2 基于AHP的切换算法分析第39-43页
        4.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3-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电力线与无线异构通信系统的研制与现场测试第48-65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电力线与无线异构通信系统组成第48页
    5.3 电力线与无线异构通信终端研制第48-54页
        5.3.1 终端电路构架设计第48-49页
        5.3.2 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第49-51页
        5.3.3 微功自组织通信电路第51-52页
        5.3.4 电源电路第52-53页
        5.3.5 软件架构第53-54页
        5.3.6 样机第54页
    5.4 微网接入网关研制第54-60页
        5.4.1 接入网关的功能分析第54页
        5.4.2 电路架构设计第54-55页
        5.4.3 电力线及无线通信电路第55-57页
        5.4.4 强电接口设计第57页
        5.4.5 供电电源设计第57-58页
        5.4.6 软件架构第58-59页
        5.4.7 样机第59-60页
    5.5 现场测试第60-64页
        5.5.1 测试环境介绍第60-61页
        5.5.2 现场测试记录第61-63页
        5.5.3 测试结果分析第63-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全文总结第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化污水厂深度处理反硝化滤池工艺优化
下一篇:柔性变电站出线保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