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课题的意义 | 第7-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程序控制流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 2.1 控制流错误会产生的问题 | 第13-14页 |
| 2.2 控制流劫持攻击方式原理概述 | 第14-18页 |
| 2.2.1 代码注入攻击 | 第14-15页 |
| 2.2.2 代码复用攻击 | 第15-18页 |
| 2.3 有关控制流保护方案介绍 | 第18-21页 |
| 2.3.1 使用专用硬件检测控制流正确性 | 第18-19页 |
| 2.3.2 利用专用Cache加速硬件验证速度的保护机制 | 第19-20页 |
| 2.3.3 基于粗粒度划分的纯软件保护方法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控制流保护方案的硬件架构设计 | 第23-29页 |
| 3.1 常见双核处理器检测模型 | 第23-25页 |
| 3.2 利用双核处理器冗余性能可行性分析 | 第25-28页 |
| 3.3 双核安全处理器双核的硬件架构 | 第2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双核处理器的控制流保护方案的软硬件设计 | 第29-41页 |
| 4.1 总体设计概述 | 第29-31页 |
| 4.2 硬件模块设计 | 第31-34页 |
| 4.2.1 总体硬件架构 | 第31-32页 |
| 4.2.2 调度器结构介绍 | 第32-34页 |
| 4.3 双核通信协议 | 第34-36页 |
| 4.4 控制流验证任务划分 | 第36页 |
| 4.5 自保护算法介绍 | 第36-38页 |
| 4.6 构建安全可执行文件 | 第38-4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1-4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 6.1 总结 | 第47页 |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