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研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制动摩擦材料 | 第8页 |
1.2 摩擦材料的实验研究 | 第8-10页 |
1.3 摩擦材料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13页 |
1.3.1 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 | 第11-12页 |
1.3.2 基于颗粒物质理论的数值模拟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2.1 运动方程 | 第15-17页 |
2.2 胞元结合方程 | 第17-19页 |
2.2.1 连接关系 | 第17-18页 |
2.2.2 接触关系 | 第18-19页 |
2.3 元胞本构模型 | 第19-20页 |
2.4 可移动元胞自动机的程序流程图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金属颗粒烧结颈理论 | 第22-29页 |
3.1 前言 | 第22页 |
3.2 粉末冶金烧结计算方法 | 第22页 |
3.3 烧结公式的计算 | 第22-29页 |
3.3.1 基本几何关系 | 第24-25页 |
3.3.2 扩散通量 | 第25-29页 |
第四章 烧结颈计算模型的建立与模型验证 | 第29-34页 |
4.1 元胞间烧结颈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4.2 包含烧结颈计算的几何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4.3 包含烧结颈计算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基于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的摩擦第三体模拟 | 第34-41页 |
5.1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5.2 摩擦速度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5.3 摩擦压力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5.4 石墨含量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程序代码 | 第46-77页 |
烧结程序 | 第46页 |
烧结主程序 | 第46-47页 |
烧结子程序 | 第47-48页 |
可移动元胞自动机计算的主程序 | 第48-59页 |
元胞间作用关系子程序 | 第59-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