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总平面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问题的产生第12页
        1.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物流园建设发展现状第14-27页
        1.3.1 国外、国内物流园设发展现状第14-17页
        1.3.2 四个典型案例第17-26页
        1.3.3 建设发展现状分析第26-27页
    1.4 相关研究综述第27-30页
        1.4.1 国外、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7-29页
        1.4.2 研究综述分析第29-30页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30-32页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30-31页
        1.5.2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31-32页
第2章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设计的基础研究第32-55页
    2.1 相关概念第32-34页
        2.1.1 中等骨干城市第32-33页
        2.1.2 综合物流园第33-34页
    2.2 物流园建设模式梳理第34-41页
        2.2.1 市场模式—园区模式—城镇模式第34-35页
        2.2.2 城镇模式具有优势-新发地河北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调研案例分析第35-38页
        2.2.3 单一功能转变为复合功能第38-39页
        2.2.4 平面的小尺度—大尺度—超大尺度第39-40页
        2.2.5 物流园各建设模式特点的对比总结第40-41页
    2.3 物流园发展中产生功能和平面问题第41-43页
        2.3.1 功能构建不全面第41页
        2.3.2 功能组合不合理第41-42页
        2.3.3 功能构建组合忽略园区与城市的联动发展第42页
        2.3.4 传统平面布局模式不适合城镇模式物流园第42页
        2.3.5 平面形态单一第42-43页
    2.4 中等骨干城市的特征分析第43-48页
        2.4.1 中等骨干城市是现今城镇化主体、城乡联系的节点第43-44页
        2.4.2 多数中等骨干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第44-47页
        2.4.3 产城融合、工农业共同发展第47-48页
        2.4.4 中等骨干城市与大城市特征的比较第48页
    2.5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特征(需求)分析第48-51页
        2.5.1 有与所在城市联动发展及合理组织功能需求第48-49页
        2.5.2 有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需求第49页
        2.5.3 有针对性的生产加工、运输和仓储需求第49-50页
        2.5.4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园需求特殊性总结第50-51页
    2.6 物流园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第51-54页
        2.6.1 规划设计概述确定设计整体定位第51-52页
        2.6.2 建筑空间组合理论确定设计研究顺序第52-53页
        2.6.3 模块化设计理论帮助研究具有标准化性质第53-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设计的理论构建第55-77页
    3.1 构建设计研究所需项目和量化指标第55-57页
        3.1.1 根据基础研究构建功能、平面研究所需项目框架第55-56页
        3.1.2 构建总平面设计量化指标第56-57页
    3.2 依据需求构建、解析、划分、细化功能第57-65页
        3.2.1 构建主导功能模块具有生产性质第58-60页
        3.2.2 构建专业功能模块具有生产服务性质第60-61页
        3.2.3 构建基础功能模块具有生活服务性质第61-63页
        3.2.4 对构建功能进行细化第63-65页
    3.3 功能组合确定功能间联系第65-75页
        3.3.1 主导功能可根据交通流线进行组合第65-68页
        3.3.2 专业功能可根据功能占比进行组合第68-72页
        3.3.3 基础功能模块各自独立第72-73页
        3.3.4 功能组合方式的汇总第73-75页
    3.4 功能向平面的转化第75-76页
        3.4.1 功能具有的核心特征和辅助特征第75页
        3.4.2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的划分第75-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平面布局作为物流园设计的主要解决方案第77-98页
    4.1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可分开设计第77页
        4.1.1 核心功能区的必要性和独立性第77页
        4.1.2 非核心功能区的辅助性和依附性第77页
    4.2 核心功能区的平面布局设计第77-85页
        4.2.1 主导、专业、基础功能并存的功能结构及典型分区第77-78页
        4.2.2 网格、向心、开放三种平面布局形式第78-81页
        4.2.3 核心功能区平面的构成要素第81-84页
        4.2.4 核心功能区设计内容第84-85页
    4.3 非核心功能区的平面布局设计第85-90页
        4.3.1 主导、基础功能为主的功能结构及典型分区第85-86页
        4.3.2 通道型和并列平铺型布局形式第86-87页
        4.3.3 非核心功能区平面的构成要素第87-89页
        4.3.4 非核心功能区设计内容第89-90页
    4.4 核心功能区、非核心功能区的差异第90-94页
        4.4.1 平面组合方式灵活多变和整齐划一第91页
        4.4.2 复合流线系统与环状流线系统第91-92页
        4.4.3 核心点平面形态和面状平面形态第92页
        4.4.4 平面形态的异质化和同质化第92-93页
        4.4.5 建筑单体间辅助联系与群体间辅助联系第93-94页
    4.5 中等骨干城市综合物流园平面设计因素汇总第94-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以功能和平面为主导的设计实践第98-126页
    5.1 项目的基本情况第98-99页
        5.1.1 项目概况第98页
        5.1.2 三个设计目标第98页
        5.1.3 “1+X”设计理念和连锁开发设计理念第98-99页
    5.2 基本情况分析第99-101页
        5.2.1 项目以实现城市功能和物流功能为主第99页
        5.2.2 平面复杂需要整合第99页
        5.2.3 以功能和平面问题为基础建立设计思路第99-100页
        5.2.4 相同性质决定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第100-101页
    5.3 理论应用与转化平面—构建组合项目功能及分区第101-103页
        5.3.1 对应设计理论构建相应功能第101页
        5.3.2 项目核心功能区、非核功能心区划分及功能结构第101-102页
        5.3.3 项目平面分区第102-103页
    5.4 全面应用—项目平面布局具体设计第103-118页
        5.4.1 研究所需项目、量化指标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第104-109页
        5.4.2 综合商业区第109-111页
        5.4.3 物流办公区第111-112页
        5.4.4 物流服务区第112-115页
        5.4.5 物流生产区第115-116页
        5.4.6 生活区第116-117页
        5.4.7 汽车服务区第117-118页
    5.5 总平面布局分析及技术经济指标第118-124页
        5.5.1 项目总平面图第118-122页
        5.5.2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第122-123页
        5.5.3 设计实践应用符合程度分析第123-124页
    5.6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结论第126-129页
    1 结论与创新点第126-127页
    2 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24铝合金/AZ31B镁合金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高压水混流破鳞带钢清洗混流器设计及内部流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