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 | 第10-11页 |
1.2.2 综合能源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综合能源系统耦合特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综合能源系统安全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面临的问题及本文关注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模型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电力系统稳态模型 | 第15-17页 |
2.3 天然气系统稳态模型 | 第17-19页 |
2.4 热力系统稳态模型 | 第19-23页 |
2.4.1 水力模型 | 第20-21页 |
2.4.2 热力模型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解耦计算方法 | 第24-34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耦合元件模型 | 第24-26页 |
3.2.1 CHP机组模型 | 第24-25页 |
3.2.2 P2G模型 | 第25页 |
3.2.3 燃气锅炉模型 | 第25-26页 |
3.2.4 燃气轮机模型 | 第26页 |
3.3 耦合元件控制模式 | 第26-27页 |
3.3.1 保护控制模式 | 第26-27页 |
3.3.2 互济控制模式 | 第27页 |
3.3.3 控制策略及应用场景 | 第27页 |
3.4 多能流计算方法 | 第27-31页 |
3.4.1 牛顿拉夫逊法 | 第28-29页 |
3.4.2 保护控制模式多能流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3.4.3 互济控制模式多能流计算方法 | 第30页 |
3.4.4 两种多能流计算方法对比 | 第30-31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1-33页 |
3.5.1 系统介绍 | 第31-32页 |
3.5.2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结果 | 第32页 |
3.5.3 天然气系统能流计算结果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综合能源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 | 第34-48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综合能源系统静态安全分析概念 | 第34-35页 |
4.3 预想事故集的构建 | 第35页 |
4.4 综合能源系统N-1 安全校核 | 第35-38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38-47页 |
4.5.1 系统介绍 | 第38-40页 |
4.5.2 耦合元件退出运行 | 第40-41页 |
4.5.3 两种控制模式的N-1 安全性分析 | 第41-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