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东北地区地震综合信息联合成像与震源机制反演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选题依据第9-12页
   ·研究目标和技术思路第12-13页
     ·研究目标第12页
     ·研究技术思路第12-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研究背景第15-23页
   ·东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第15-20页
     ·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第15-16页
     ·东北地区大地构造第16-20页
   ·东北地区区域地球物理工作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第3章 地震震源定位技术第23-33页
   ·地震震源定位概述第23-25页
     ·地震震源定位研究历史第23-24页
     ·地震定位的方法第24-25页
   ·震源定位的基本原理第25-27页
   ·壳幔结构的一维层状速度模型的确定第27-29页
   ·地震震源定位的结果和特征表现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东北地区层析成像研究第33-67页
   ·层析成像概述第33-34页
   ·层析成像实现的基本技术路线第34-42页
     ·层析成像基本技术路线第34-37页
     ·典型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简介第37-42页
   ·东北地区层析成像应用分析第42-65页
     ·数据来源与相关处理第42-43页
     ·初始模型和参数确定第43-44页
     ·东北地区不同深度下的速度特征第44-60页
     ·分辨率检测第60-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东北地区震源机制反演第67-97页
   ·震源机制反演概述第67-71页
     ·震源机制反演的方法分类第67-69页
     ·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的优缺点第69-70页
     ·矩张量反演的发展历程第70-71页
   ·震源机制反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71-85页
     ·地震断层和地震震源矩张量的描述第71-72页
     ·位移的矩张量表示第72-81页
     ·地震矩张量的反演第81-82页
     ·矩张量的特征值和矩张量的分解第82-85页
   ·东北地震震源机制反演结果第85-94页
     ·观测数据预处理第85-91页
     ·震源机制结果与应力场分析第91-94页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7-101页
   ·结论第97-98页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98-101页
     ·存在的问题第98页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附录Ⅰ第111-139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中文摘要第143-146页
Abstract第146-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兴安岭中南部二叠纪砂岩物源分析对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