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 实地调查法 | 第17页 |
(三) 案例比较法 | 第17页 |
(四) 综合归纳与分析法 | 第17-18页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一章 以农业观光园为背景的公共艺术设计探讨 | 第22-35页 |
一、农业观光园中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2-23页 |
(一) 农业观光园缺少艺术化形式表达 | 第22页 |
(二) 公共艺术设计缺少本土文化与农业特色 | 第22-23页 |
(三) 公共艺术设计对原有场地环境的干扰 | 第23页 |
二、国内外农业观光公共艺术设计案例分析 | 第23-32页 |
(一) 国外农业观光公共艺术设计案例分析 | 第23-28页 |
(二) 国内农业观光公共艺术设计案例分析 | 第28-32页 |
三、农业观光园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一) 以体现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为原则 | 第32-33页 |
(二) 以展示现代化农业新面貌为原则 | 第33页 |
(三) 以体现特色设计主题和品牌形象为原则 | 第33-34页 |
(四) 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原则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规划与分析 | 第35-43页 |
一、区位分析 | 第35页 |
二、文化分析 | 第35-36页 |
(一) 历史文化分析 | 第35-36页 |
(二) 农业文化分析 | 第36页 |
(三) 艺术文化分析 | 第36页 |
三、项目背景分析 | 第36-37页 |
四、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五、功能分区与景观规划 | 第38-42页 |
(一) 功能分区 | 第38-39页 |
(二) 景观植被规划 | 第39页 |
(三) 人流动线 | 第39-40页 |
(四) 道路铺装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艺术设计 | 第43-71页 |
一、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艺术设计理念 | 第43-44页 |
二、公共艺术在园区建筑上的体现 | 第44-60页 |
(一) 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入口设计 | 第44-45页 |
(二) 农业科技展览馆公共艺术设计 | 第45-52页 |
(三) 农耕文化陈列馆公共艺术设计 | 第52-57页 |
(四) 农业生产体验区公共艺术设计 | 第57-60页 |
三、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设施设计 | 第60-68页 |
(一) 趣味导向设计 | 第61-66页 |
(二) 园区座椅设计 | 第66-68页 |
(三) 儿童牧场防护设施设计 | 第68页 |
四、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艺术品设计 | 第68-70页 |
(一) 公共壁画艺术设计 | 第68-70页 |
(二) 公共雕塑小品设计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附录A 和林格尔蒙清农业观光园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 第73-75页 |
附录B 农耕文化陈列馆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 第75-76页 |
附录C 儿童牧场牛奶工坊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