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佳县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调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4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2 木头峪村村落概述 | 第13-23页 |
2.1 木头峪村区域范围 | 第13页 |
2.2 木头峪村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2.2.2 气候环境 | 第14页 |
2.3 木头峪村调查范围 | 第14-15页 |
2.4 木头峪村村落现状 | 第15-17页 |
2.4.1 人口数量 | 第15页 |
2.4.2 饮食习惯 | 第15页 |
2.4.3 生活用水 | 第15页 |
2.4.4 住居现状 | 第15-16页 |
2.4.5 交通状况 | 第16页 |
2.4.6 文化教育 | 第16-17页 |
2.4.7 生产生活方式 | 第17页 |
2.4.8 旅游开发 | 第17页 |
2.5 木头峪村社会人文背景 | 第17-23页 |
2.5.1 发展历史 | 第17页 |
2.5.2 民俗文化 | 第17-21页 |
2.5.3 宗教风情 | 第21-23页 |
3 木头峪村的构成与变迁 | 第23-33页 |
3.1 木头峪村的空间构成 | 第23-26页 |
3.1.1 空间构成现状 | 第23-25页 |
3.1.2 基础设施 | 第25-26页 |
3.2 木头峪村的古遗址分布 | 第26-30页 |
3.2.1 古寨 | 第26-27页 |
3.2.2 祠堂 | 第27页 |
3.2.3 庙宇 | 第27-28页 |
3.2.4 戏楼 | 第28页 |
3.2.5 古井 | 第28-29页 |
3.2.6 古树 | 第29-30页 |
3.3 木头峪村的变迁 | 第30-33页 |
3.3.1 居住区域变迁 | 第30页 |
3.3.2 道路变迁 | 第30页 |
3.3.3 人口、姓氏构成及变迁 | 第30-33页 |
4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院落现状 | 第33-81页 |
4.1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院落布局 | 第33-34页 |
4.2 木头峪村古民居建筑节点 | 第34-39页 |
4.2.1 建筑特点 | 第34页 |
4.2.2 建筑布局 | 第34页 |
4.2.3 建筑造型与结构 | 第34-35页 |
4.2.4 建筑细部与装饰 | 第35-39页 |
4.3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建筑实例 | 第39-81页 |
5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 第81-93页 |
5.1 木头峪村古民居保护现状 | 第81-83页 |
5.1.1 国家保护惯例 | 第81页 |
5.1.2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院落形态价值分析 | 第81-82页 |
5.1.3 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 第82页 |
5.1.4 保护现状汇总表 | 第82-83页 |
5.2 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的保护措施及分析 | 第83-84页 |
5.3 木头峪村发展规划—入口广场规划设计 | 第84-93页 |
6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