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管窥 | 第11-13页 |
三、研究设想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桂林抗战美术开放式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战时国民党中央的基本文化政策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抗战时期广西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 第17-20页 |
第三节 美术救国思潮的滥觞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战时文艺理论思想的牵引 | 第22-23页 |
第五节 地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群众性参与使桂林抗战美术从庙堂艺术走向社会大舞台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文化自觉:从艺术沙龙走向烽火连天的抗战前线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旌旗汇聚:抗战美术团体的纷纷涌现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壮丽画卷: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抗战美术活动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发散式播布使桂林抗战美术获得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第37-49页 |
第一节 美术展览:文艺的轻骑兵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美术教育:普及与提高兼顾 | 第39-42页 |
第三节 美术交流:由闭塞到开放 | 第42-45页 |
第四节 美术出版:繁花竞秀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多元化体裁使桂林抗战美术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 第49-58页 |
第一节 漫画:一寸丹心之尺剑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木刻:雕虫小技大作为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国画:抒情达意见精神 | 第53-55页 |
第四节 油画及其他画种:流光溢彩竞风流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桂林抗战美术开放式发展的历史反思 | 第58-64页 |
第一节 开放的民族必然拥有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文化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服务人民是桂林抗战美术在开放中新生的永恒主旨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桂林抗战美术开放式发展对中国现代美术建设的历史贡献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附录一:抗战时期桂林部分漫画展览一览表 | 第80-82页 |
附录二: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社团讲座一览表 | 第82-85页 |
附录三: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期刊一览表 | 第85-87页 |
附录四: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著作一览表 | 第87-91页 |
附录五: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宣传活动 | 第91-92页 |
附录六: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著作和期刊 | 第92-93页 |
附录七: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作品 | 第93-94页 |
附录八:抗战时期桂林部分美术家 | 第94-95页 |
附录九:抗战文化当事人采访掠影 | 第95-96页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后记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