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一、案情简介 | 第14-17页 |
| (一)案例概要 | 第14-15页 |
| (二)争议焦点 | 第15-17页 |
| 二、虚构叙事作品实质性相似认定分析 | 第17-21页 |
| (一)“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学理基础 | 第17-18页 |
| (二)“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判定方法 | 第18-21页 |
| 三、域外作品侵权认定中实质性相似问题的考察 | 第21-24页 |
| (一)美国作品侵权认定中的实质性相似判定规则 | 第21-23页 |
| (二)日本作品侵权认定中的实质性相似判定规则 | 第23-24页 |
| 四、虚构叙事作品中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反思 | 第24-31页 |
| (一)“整体分析法”与言论自由的冲突 | 第24-25页 |
| (二)实质性相似与独创性之考量 | 第25-27页 |
| (三)市场替代性因素之考量 | 第27-29页 |
| (四)实质性相似的抗辩 | 第29-31页 |
| 五、虚构叙事作品实质性相似认定的完善 | 第31-37页 |
| (一)“部分分析法”的协调适用 | 第31-33页 |
| (二)区分读者标准 | 第33-34页 |
| (三)引入市场替代性因素 | 第34-35页 |
| (四)明确抗辩事由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