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薯芋类(块茎类)论文--其他论文

滩涂适生菊芋绿原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响应高温与盐胁迫的机理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3页
    1.1 菊芋简介第15-16页
        1.1.1 菊芋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第15页
        1.1.2 菊芋应用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 植物绿原酸的研究进展第16-25页
        1.2.1 绿原酸的理化性质第16页
        1.2.2 绿原酸在植物中的分布第16页
        1.2.3 绿原酸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第16-17页
        1.2.4 植物绿原酸提取与检测方法第17-19页
        1.2.5 植物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6 绿原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现状第22-24页
        1.2.7 菊芋绿原酸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第25-27页
        1.3.1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研究第25-26页
        1.3.2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研究第26-27页
    1.4 转录组测序及电子克隆技术的应用第27-30页
        1.4.1 转录组测序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第28-29页
        1.4.2 电子克隆技术在绿原酸合成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第29-30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30-33页
        1.5.1 研究目的意义第30-31页
        1.5.2 技术路线第31-33页
第二章 高温与盐胁迫下菊芋绿原酸含量变化的分析第33-47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33-35页
        2.1.1 材料的处理与采集第33-34页
        2.1.2 试验试剂第34页
        2.1.3 主要仪器第34-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页
        2.2.1 绿原酸标准品溶液制备第35页
        2.2.2 样品测定溶液制备第35页
        2.2.3 检测条件第35页
        2.2.4 数据处理统计方法第3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2.3.1 绿原酸标准曲线和菊芋不同组织绿原酸含量分析第35-37页
        2.3.2 江苏大丰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间菊芋叶片绿原酸分析第37-38页
        2.3.3 海南三亚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间菊芋叶片绿原酸分析第38-39页
        2.3.4 江苏大丰与海南三亚不同品种菊芋叶片绿原酸含量比较分析第39-40页
        2.3.5 高温胁迫下南菊芋1号幼苗叶片绿原酸含量分析第40-41页
        2.3.6 不同盐分地区南菊芋1号不同生长时间叶片绿原酸含量分析第41-42页
        2.3.7 NaCl胁迫下南菊芋1号幼苗叶片绿原酸含量分析第42-43页
    2.4 讨论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三章 高温胁迫下南菊芋1号叶片转录组分析第47-73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3.1.1 材料的处理与采集第47页
        3.1.2 试验试剂第47页
        3.1.3 主要仪器第47-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2.1 测序文库的构建第48页
        3.2.2 序列分析第48页
        3.2.3 unigene的注释第48-49页
        3.2.4 基因表达分析第49页
        3.2.5 差异表达分析第49页
        3.2.6 转录组Unigene定量PCR验证引物设计第49页
        3.2.7 菊芋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第49页
        3.2.8 荧光定量PCR及数据处理第49-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70页
        3.3.1 RNA-seq测序和De novo拼接结果统计第50-52页
        3.3.2 unigene注释结果第52-55页
        3.3.3 PCA分析和聚类分析第55-56页
        3.3.4 unigene表达分析第56-62页
        3.3.5 差异表达unigene的GO富集分析第62-63页
        3.3.6 差异表达unigene的KEGG富集分析第63-64页
        3.3.7 unigene定量PCR验证第64-65页
        3.3.8 绿原酸合成途径注释的unigene分析第65-70页
    3.4 讨论第70-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菊芋绿原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第73-89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73页
        4.1.1 材料的处理与采集第73页
        4.1.2 试验试剂第73页
        4.1.3 主要仪器第73页
    4.2 实验方法第73-76页
        4.2.1 菊芋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第73页
        4.2.2 菊芋绿原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第73-74页
        4.2.3 引物设计及PCR程序第74页
        4.2.4 转化第74页
        4.2.5 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4页
        4.2.6 荧光定量PCR及数据处理第74-7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6-86页
        4.3.1 PAL1和PAL2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6-78页
        4.3.2 4CL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8-79页
        4.3.3 HCT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81页
        4.3.4 C3H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1-82页
        4.3.5 HQT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2-84页
        4.3.6 CCoAOMT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4-85页
        4.3.7 菊芋不同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第85-86页
    4.4 讨论第86-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高温和盐胁迫对菊芋绿原酸合成途径的影响第89-103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89页
        5.1.1 材料的处理与采集第89页
        5.1.2 主要试剂第89页
        5.1.3 主要仪器第89页
    5.2 实验方法第8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9-99页
        5.3.1 江苏大丰南菊芋1号叶片不同生长时间相关基因的表达第89-90页
        5.3.2 海南三亚南菊芋1号叶片不同生长时间相关基因的表达第90-91页
        5.3.3 江苏大丰与海南三亚南菊芋1号叶片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第91-93页
        5.3.4 高温胁迫下南菊芋1号幼苗叶片相关基因的表达第93-94页
        5.3.5 不同盐分地区南菊芋1号叶片不同生长时间相关基因的表达第94-97页
        5.3.6 盐胁迫下南菊芋1号幼苗叶片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97-99页
    5.4 讨论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全文总结第103-105页
创新点第105-107页
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拟发表论文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附录一第125-127页
附录二第127-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老机构失智症老人使用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菊花衰老过程花瓣变色机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