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品格证据的基本问题第10-16页
 一、品格证据的概念第10-11页
  (一) 英美国家对于品格及品格证据的理解第10-11页
  (二) 我国关于品格及品格证据的理解第11页
 二、品格证据的相关性问题第11-13页
  (一) 相关性标准之争第11-12页
  (二) 品格证据的相关性第12-13页
 三、品格证据的功能第13-16页
  (一) 预测功能第14页
  (二) 参照功能第14页
  (三) 区分功能第14-16页
第二章 英美国家的品格证据规则第16-24页
 一、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第16-18页
  (一) 英国第16-17页
  (二) 美国第17-18页
 二、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第18-20页
  (一) 英国第18-19页
  (二) 美国第19-20页
 三、证人品格证据规则第20-24页
  (一) 一般证人的品格证据规则第20-23页
  (二) 被告人作为证人的品格证据规则第23-24页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运用品格证据的利弊分析第24-29页
 一、运用品格证据的优点第24-26页
  (一) 注重对被告人的特殊保护第24-25页
  (二) 控辩制衡,保证诉讼的公平性第25-26页
  (三) 有助于实现刑罚个别化第26页
 二、使用品格证据的弊端第26-29页
  (一) 易产生主观偏见,可能造成误判错判第26-27页
  (二) 拖延诉讼,干扰案件事实的审理第27-28页
  (三) 妨碍证人出庭作证第28-29页
第四章 我国品格证据的规定和司法现状第29-35页
 一、品格证据相关规定第29-30页
 二、司法实践状况第30-31页
 三、造成我国品格证据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一) 品格证据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第31页
  (二) 法律制度的差异第31-33页
  (三) 品格证据不能满足客观真实诉讼证明标准的需要第33页
  (四) 法律传统的原因第33-35页
第五章 在我国确立品格证据规则的基础和设想第35-49页
 一、确立品格证据规则的现实基础第35-37页
  (一) 司法实践基础第35页
  (二) 诉讼模式基础第35-36页
  (三) 人权保障基础第36-37页
 二、确立品格证据规则的法理论证第37-40页
  (一) 犯罪学、刑法学基础第37-39页
  (二) 犯罪心理学基础第39-40页
 三、确立品格证据规则的设想第40-44页
  (一) 明确品格证据的定义第40-41页
  (二) 品格证据的形式第41页
  (三) 原则性规定第41页
  (四) 具体规定第41-44页
  (五) 质证规则第44页
  (六) 认证规则第44页
 四、司法配套制度改革第44-48页
  (一) 审判模式改革第44-45页
  (二) 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第45-48页
 五、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诉讼中违反法定程序审查标准之探究
下一篇: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程序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