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林木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变迁 | 第12-13页 |
1.2.2 林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林木生物资产评估方法 | 第15-16页 |
1.2.4 综合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林木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 | 第19-29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现代产权理论 | 第19页 |
2.1.2 会计目标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会计计量理论 | 第20-21页 |
2.2 林木生物资产的特征及其对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21-25页 |
2.2.1 林木生物资产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2 林木生物资产性质的特殊性及其对计量的影响 | 第22页 |
2.2.3 林木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规律及其对计量的影响 | 第22-25页 |
2.3 基于不同视角分析的林木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 | 第25-29页 |
2.3.1 林木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判断标准 | 第25页 |
2.3.2 信息供给:博弈视角 | 第25-27页 |
2.3.3 信息需求:信息质量视角 | 第27-29页 |
3 林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实证比较 | 第29-38页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3.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3.2.2 模型设定 | 第31页 |
3.2.3 变量定义 | 第31-32页 |
3.3 描述性统计 | 第32-33页 |
3.4 单变量分析 | 第33-34页 |
3.5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4-38页 |
4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林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第38-47页 |
4.1 研究对象及数据具体说明 | 第38-39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4.1.2 数据具体说明 | 第38-39页 |
4.2 林木生物资产的价值和成本总额关系 | 第39-45页 |
4.2.1 林木生物资产的蓄积量 | 第39-40页 |
4.2.2 林木生物资产的成本总额 | 第40-42页 |
4.2.3 林木生物资产的价值与成本总额的变化关系 | 第42-45页 |
4.3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林木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 | 第45-47页 |
4.3.1 林木生物资产的成本性态对计量的影响 | 第45页 |
4.3.2 林木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分析 | 第45-47页 |
5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林木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 第47-52页 |
5.1 估值技术的应用 | 第47-49页 |
5.2 公允价值模式下林木生物资产的会计科目设置 | 第49-52页 |
5.2.1 林木生物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5.2.2 林木生物资产的具体会计科目设置 | 第49-52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6.2.1 完善会计准则并运行反馈机制 | 第52-53页 |
6.2.2 减少公允价值计量成本 | 第53-54页 |
6.2.3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