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稳像技术的基本方法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电子稳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国内展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电子稳像技术研究综述 | 第16-33页 |
·电子稳像技术的介绍 | 第16-17页 |
·电子稳像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电子稳像的基本流程 | 第16-17页 |
·电子稳像的常用方法 | 第17-31页 |
·基于块运动模型的方法 | 第17-20页 |
·基于变换域进行匹配的方法 | 第20-23页 |
·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 | 第23-29页 |
·基于灰度投影的方法 | 第29-31页 |
·常见电子稳像算法总结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旋转电子稳像算法的研究 | 第33-62页 |
·图像的预处理 | 第33-37页 |
·图像的滤波 | 第33-35页 |
·背景消除及图像亮度的拉伸 | 第35-37页 |
·旋转运动矢量估计 | 第37-57页 |
·基于变换模型的运动矢量估计 | 第37-39页 |
·基于SIFT特征匹配的运动矢量估计 | 第39-51页 |
·基于圆周投影的运动矢量估计 | 第51-57页 |
·图像的运动补偿 | 第57-61页 |
·灰度插值方法 | 第57-60页 |
·旋转运动补偿及结果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旋转稳像算法在ARM+DSP嵌入式平台上的实现 | 第62-78页 |
·算法实现的开发平台 | 第62-65页 |
·达芬奇6446的硬件平台 | 第62-63页 |
·达芬奇6446的软件平台 | 第63-65页 |
·电子稳像系统的框架与流程 | 第65-66页 |
·电子稳像系统框架 | 第65页 |
·旋转电子稳像系统流程 | 第65-66页 |
·视频采集模块 | 第66-68页 |
·视频采集基础 | 第66-67页 |
·视频采集驱动 | 第67-68页 |
·视频采集流程 | 第68页 |
·电子稳像算法编解码模块 | 第68-76页 |
·编解码引擎与服务器 | 第68-70页 |
·双核协作通信模块 | 第70-73页 |
·算法编解码服务器及引擎的实现 | 第73-76页 |
·视频输出模块 | 第76-77页 |
·视频输出驱动 | 第76页 |
·视频输出流程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电子稳像实验与评价 | 第78-87页 |
·电子稳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 第78-80页 |
·稳像精度 | 第78-80页 |
·稳像系统处理的速度 | 第80页 |
·实验仿真平台 | 第80-82页 |
·实验结果 | 第82-85页 |
·稳像精度的实验结果 | 第82-85页 |
·稳像的处理速度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88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