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适合杭州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配套栽培模式探索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0 引言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马铃薯概述第13-15页
        1.1.1 马铃薯的起源与分布第13页
        1.1.2 马铃薯的地位和用途第13-14页
        1.1.3 马铃薯的植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第14页
        1.1.4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14-15页
    1.2 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马铃薯的栽培季节与方式第15-16页
        1.2.2 马铃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1.3 马铃薯品种选育与应用现状第18-21页
        1.3.1 国内外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情况第18页
        1.3.2 我国各地推广的马铃薯品种第18-21页
2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对策第21-26页
    2.1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特点第21-23页
        2.1.1 分布广面积逐年下降第21页
        2.1.2 主栽品种突出第21-22页
        2.1.3 生产规模较小第22-23页
    2.2 杭州市马铃薯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2.2.1 栽培效益不理想第23页
        2.2.2 产业化程度低第23-24页
        2.2.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第24页
    2.3 杭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第24-26页
        2.3.1 合理品种搭配,错开上市第24页
        2.3.2 建立优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推广良种第24页
        2.3.3 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第24-25页
        2.3.4 适度发展马铃薯大棚特早熟栽培第25页
        2.3.5 推广合理的马铃薯间套复种模式,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第25-26页
3 马铃薯新优品种引进与筛选第26-36页
    3.1 紫色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第26-30页
        3.1.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3.1.2 试验结果第27-30页
        3.1.3 小结第30页
    3.2 普通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第30-36页
        3.2.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2.2 试验结果第31-34页
        3.2.3 小结第34-36页
4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第36-41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6-37页
        4.1.1 试验材料第36页
        4.1.2 试验地点第36页
        4.1.3 试验方法第36页
        4.1.4 调查记载性状第36-3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4.2.1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第37页
        4.2.2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第37-39页
        4.2.3 畦面覆盖对马铃薯块茎商品性的影响第39-40页
    4.3 小结第40-41页
5 杭州市两种马铃薯种植模式第41-48页
    5.1 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第41-44页
        5.1.1 试验点基本情况第41页
        5.1.2 茬口安排第41-42页
        5.1.3 技术要点第42-43页
        5.1.4 产量效益第43页
        5.1.5 总结讨论第43-44页
    5.2 大棚马铃薯-瓠瓜高效栽培模式第44-48页
        5.2.1 材料与地点第44页
        5.2.2 技术要点第44-47页
        5.2.3 产量效益第47页
        5.2.4 总结讨论第47-48页
6 全文总结第48-50页
    6.1 引进并初步筛选出适合杭州市栽培的马铃薯新优品种第48页
    6.2 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第48页
    6.3 因地制宜地实行马铃薯轮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栽培效益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昌县不同水稻土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癌性微泡恶性转化CD34+造血干祖细胞建立一种新型BCR-ABL阳性的白血病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