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1.3.2 个案研究法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本章注释 | 第14-15页 |
2 研究理论和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 研究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1.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1 群体性事件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2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3 网络舆情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3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17-20页 |
3.1 参与主体特性:非单一群体且多为非直接利益损失者 | 第17页 |
3.1.1 非单一群体 | 第17页 |
3.1.2 多为非直接利益损失者 | 第17页 |
3.2 参与目的特征:目标明确性与利益多样性 | 第17-18页 |
3.2.1 目标的明确性 | 第17-18页 |
3.2.2 利益的多样性 | 第18页 |
3.3 信息扩散渠道多样性 | 第18-19页 |
3.4 对抗方式呈现暴力型 | 第19-20页 |
4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影响 | 第20-24页 |
4.1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 | 第20-22页 |
4.1.1 全球环境风险因素 | 第20页 |
4.1.2 公民风险认知差异 | 第20-21页 |
4.1.3 新媒体成为新的舆情传播途径 | 第21-22页 |
4.2 网络舆情对环保类群体事件的影响 | 第22-24页 |
4.2.1 网络舆情极易促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 第22-23页 |
4.2.2 网络舆情扩大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广度 | 第23-24页 |
5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分析 | 第24-35页 |
5.1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表现——以“广东茂名PX项目”为例 | 第24-28页 |
5.1.1 “广东茂名PX项目”概述 | 第24页 |
5.1.2 “广东茂名PX项目”中的网络舆情 | 第24-28页 |
5.2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不足及影响 | 第28-32页 |
5.2.1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不足 | 第28-30页 |
5.2.2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不足所产生的影响 | 第30-32页 |
5.3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应对不足的原因所在 | 第32-35页 |
5.3.1 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2-33页 |
5.3.2 信息的收集、跟踪与发布存在不足 | 第33页 |
5.3.3 服务型政府相关理念认知不够 | 第33-35页 |
6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建议 | 第35-41页 |
6.1 对网络舆情给予足够重视,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 第35-37页 |
6.1.1 建立网络舆情采集系统 | 第36页 |
6.1.2 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 第36-37页 |
6.2 完善信息的收集、跟踪与发布机制 | 第37-39页 |
6.2.1 重视网络谣言的应对,完善法律机制 | 第37-38页 |
6.2.2 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 | 第38页 |
6.2.3 丰富信息来源渠道 | 第38-39页 |
6.3 强化服务型政府相关理念,加强公众的参与度 | 第39-41页 |
6.3.1 搭建公众沟通渠道 | 第39-40页 |
6.3.2 构建公共协商机制 | 第40-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